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曾国藩与“西学东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与“西学东渐”.doc

PAGE  PAGE 6 曾国藩与“西学东渐”   文被誉为“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毁誉参半、评判存异的人物之一,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贬其人,以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耍其天姿,亟功名善变人也”。然曾国藩作为中国洋务运动中最关键的地方重臣,其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和推行留学教育方面可谓劳苦功高、硕果累累,开创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投身洋务运动 发展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而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体的农民起义方兴未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进行。清朝统治者处心积虑的是,如何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求强”、“求富”为旗号;以“镇民”、“御侮”为双重目的的洋务运动应时而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试图从设厂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着手,发展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作为一个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和封建官僚,曾国藩领导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在战争中深刻体会到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并认为战争取胜,实赖洋炮之力。曾国藩因此催请清政府用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军队,在《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更是明确提出“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世之第一要务。”   曾国藩也认识到轮船枪炮不能仅靠银子购买,关键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己仿造船炮:“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还说:“资夷力助剿,济远得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永期之利。”这个观点,实际上成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的上述主张,得到了洋务派中央代表奕 的赞赏,被誉为“深思远虑”之论。同时奕 认为“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1862年曾国藩攻陷安庆之后,创设了“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仿制西方武器的第一个兵工厂,正是以安庆军械所开始,“师夷智”从一种议论转化为一种社会现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   在安庆,曾国藩网罗了各种懂得西方情况和科技的人才,如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皆以宾礼罗致幕下”,任用他们制造轮船和兵器。1863年,容闳来到安庆,曾国藩对这位来自美国的中国人颇为重视,并接受容闳建议,决意建立一座机器工厂,随后派容闳出洋购买机器,运回中国后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洋务运动时期规模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安庆军械所制成了我国第一艘机动轮船“黄鹄”号,这极大的鼓舞了曾国藩的信心;1868年江南制造局第一艘轮船“恬吉”号峻工,曾国藩在南京亲自登船试航。曾国藩领导和从事的仿制船炮和其他实践,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并造就了徐寿等中国第一批新型的科技人才,同时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更实际的行动冲击了“天朝至尊”的思想,使中国人学习西方的风气进一步形成,为“西学东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创办翻译馆 传播西方科技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曾国藩进一步认识到除了购买和仿制西方的机器设备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传播科技的主要途径是翻译西书。曾国藩认为“洋人制器,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可寻,但以彼此文义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故“翻译一事,系制造的根本”。曾国藩接受了李善兰的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设立了翻译馆,“专择有稗制造之书,详细翻出”。   曾国藩组织了大批的中外学者,致力于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从1867年到1880年之间,以西人口译、华人笔述的方式共译书98部235本,包括了数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学、地理、医学、工艺、军事等众多领域。此外还编译了当时影响很大的《西国近事汇编》等副刊,其中《西国近事汇编》季刊共出版了108期,对当时人们了解西方情形,开拓视野裨益很大。梁启超曾评价《西国近事汇编》说:“欲知各国近今情况,则制造局新译《西国近事汇编》最可读。”除翻译西书外,徐寿等人还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于1875年前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团体――格致书院,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   翻译馆所译西书颇受当时中外学者的欢迎,不仅中国的官绅文士争相购买,连外国人也“书缄频案,讯此馆之源流,问译书之理法,究察新用各物之名,访求新译西书之目。”可见其影响之大,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史上的意义也不可轻估。首先,翻译馆的创办打破了以往教会垄断译书的局面,扩大了译书的范围和自决权。译著的内容已不再是谈经说教进行宗教宣传,而是各种科学和技术书籍的推介。其次大量译著的问世,奠定了我国许多近代科学的基础。如李善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