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范文:用生命破解西夏绝学.doc
PAGE
PAGE 5
李范文:用生命破解西夏绝学
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方圆50平方公里,在游人眼中它可能只是一片荒滩野岭、秃丘乱石,而在李范文先生的眼里,这一座恢宏的西夏历史博物馆,一个灿烂的西夏文化聚宝盆。
2006年,10月20日上午,著名西夏学者李范文陪同余秋雨先生游览“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走到王陵脚下时,余秋雨虔诚地合上双掌,向王陵致敬。
2006年12月17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联合表彰了50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李范文是其中之一。
特殊年代的非常经历
20世纪60年代初。满怀理想和激情的李范文毅然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门,只身来到西夏故国――宁夏。然而,一脚落地,等待他的却是巨大的失落,除了沉睡了近千年的西夏王陵一片衰败景象外,西夏故地竟然没有任何应有的研究单位可让他去,更没有西夏文献资料的提供f极度的苦闷使他彻夜难眠,何去何从?在长夜的焦虑之中,他把失望点燃成信念:既然双脚已经踏上了这方厚土,就不能再回头。他要扎下根去,还要根深叶茂!于是,“曲线救国”,先栖身于宁夏大学历史系。后又辗转到宁夏民族历史研究室工作。最后又调到宁夏社会科学院。他明白,自己从来到宁夏那天起,就注定是西夏学领域的又一个拓荒者。
然而,那个年代政治畸形。思想禁锢,物质匮乏,饥饿如恶狼般时时袭击着每一个人。李老讲,一个同事因饿急而偷食了一只迷路的小羊羔而被处决的惨事令人感到压抑和恐怖。当时,单位组织第一次上贺兰山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让大家满山遍野地采榆树叶子充饥!因饥饿而浮肿虚脱的他,不忘使命,咽着苦水硬撑着钻在资料室里作研究。终于,他写出了《中国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一书,此书成为宁夏大学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书,也成为他日后从事西夏学研究的序幕。
紧接着,“十年”浩劫横扫而来。他先是被揪斗批判,后又被扣发工资。驱赶到固原山区改造思想,妻子儿女与他一道倍受摧残。但是,为了已在心中扎根的西夏,他咬紧牙关坚持住了。终于等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那是1972年1月,周恩来总理视察中国历史博物馆时,见到一些西夏文献,立刻询问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现在还有没有人懂这种文字?”王答:“仅一两位老人能懂。”总理立即指示:“你们要研究西夏历史,整理西夏文献,要培养人学这种西夏文字。绝不能让它失传!”如同久旱的禾苗终于等来了一场春雨,李范文多年来在暗夜中翘首以盼的一束曙光终于再射!这束光是如此明亮而温暖,照亮了他的双眼,也温热了他的心田,更拓展了他的治学之路。从北京来到宁夏整整12年的煎熬、忍耐、等待、企盼,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接近西夏。开始深入研究西夏了!
用生命破解西夏之迷
李范文吃住在西夏王陵,朝夕与王陵相伴。
李范文每周回家一次,从家里带一缸子咸菜,在工地白水煮面条吃一周。一天,他晕倒在了工地上。医生一查,大吃一惊,1.77米的个子只剩下50公斤体重。高压80,低压50。医生责令,必须马上进补、休息。妻子先后杀了家里14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给他增加营养,这才一点点地把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
李范文在西夏王陵的7年里,经受过多少次狂风呼啸,吹得帐篷四角翻飞;多少次暴雨如注,淋得他无处躲避;多少次大雪纷纷,使得他步履蹒跚;多少次夜半狼嚎。逼得他彻夜难眠……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通往西夏古国的路,山高林密,曲折漫长。李范文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日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夏汉字典》,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一部高水平的工具书!于是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使他后来的人生跌宕起伏,悲欣交集。编纂《夏汉字典》无疑是一个宏大的奋斗目标和艰巨的学术工程,其难险困苦,足以让众多人望而生畏。但李范文毅然决然,勇往直前。于是,冒着1973年11月的寒风。他又回到当时飞沙走石的西夏陵墓工地。他在废墟的一碑一石中辨识,在荒冢的一砖一瓦里寻觅,在若隐若现的遗迹里手眼并用,细细地捕捉那些明明暗暗丝丝缕缕的神秘信息。
昔日辉煌灿烂、如今衰败苍凉的西夏王陵,位于雄阔的贺兰山东麓,依山傍势,按年代排列开来,共有9座帝陵、214座陪葬墓。每座陵园都有碑、亭、阙、角楼、台、献殿等建筑,其墓葬工程可谓浩大繁复。由于战乱毁坏,风沙湮没,岁月沧桑,发掘工作之艰苦之艰巨,可想而知!而李范文一干就是整整6年1
6年里,李范文在日日夜夜与沉寂的陵墓相伴的过程中,对3270块残碑进行了逐一考释,一点一滴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写出了《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和《西夏研究论集》。6年后,在古国的废墟中李范文终于完成了《夏汉字典》初稿。为了建立自己的西夏语音体系,他又赴四川、甘肃等地调查西夏遗民后代,考察木雅语、道孚语,记下了近5000个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