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正气与铜臭的较量.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气与铜臭的较量.doc

PAGE  PAGE 11 正气与铜臭的较量   19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可是“早有蜻蜓立上头”。中国早期报人瞧准了报业经济这块新的增长点,开始利用报纸进行商品宣传。   上海《时报》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全国性大型日报,它以锐意报业业务革新著称于当时。1910年,《时报》用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一篇文章――《还我灵魂汁》。吴趼人在这篇文章中以第一人称现身说法,自称得到一种新奇神药,喝过五瓶后,便由思维迟钝变得神志清爽,走笔如神。《时报》还在这篇文章旁边发表了这种新奇神药的药品介绍信。这篇文章不仅使吴趼人从报社得到了稿费,而且从药品商那里得到300块大洋的“润笔”。不幸的是,文章见报三个月后,吴趼人一命呜呼,“还我灵魂汁”送他走上黄泉路。当时这件颇具讽刺意味的报坛怪事轰动一时,传为丑闻,《时报》为中国报业揭开了有偿新闻的盖子。二三十年代,有偿新闻在中国近代报业中泛滥一时,金钱的魅力压倒了新闻的真实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经济很难发展,有偿新闻没有萌发的物质基础。加之建国后三十年中,新闻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党风和社会风气相对纯正,有偿新闻难以滋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新闻界也开始酝酿实施新闻改革,以保持与经济改革的同步发展。世上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也带来了有偿新闻的复苏,金钱对新闻的侵蚀悄然而至。      “饭票新闻”出笼      1983年7月13日,上海《文汇报》在四版开辟新栏目《商品广告》,以小半版篇幅刊登商品求购类信息。新栏目的发刊说明表示:“本报新辟这个专栏,作为改革商品广告宣传的一种新尝试。欢迎各地厂矿企业提供类似的商品介绍广告稿。”这个栏目,既有商品信息,又有商品使用知识,宣传形式新鲜可信,被称为“广告新闻”。在这个专栏刊登消息的厂家根据版面面积大小,适量交纳版面费,而版面费作为奖金被分掉。作为党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报纸首次刊登工商广告,它在探索改革广告宣传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这第一步走得并不很直,它甚至为日后的有偿新闻提供了一条小径,但这毕竟是探索的一步。这个栏目仅仅存在了一个多月,就被报社下令取消了。   1984年,经济发展的加速度促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全国报刊自“文化大革命”后首次突破千种大关,达到1041种;1985年这个数字又上升到1445种。   在报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全国各地报刊陆续开辟介绍新兴企业及其产品的专版、专栏。“萝卜多了不洗泥”,一些产业报在版面中对新闻和广告不加区分,有些对产品的介绍不加广告版头,广告和新闻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如一家报纸刊登的《神牛牌三轮车获北京市优质产品奖》的专版,既有厂长、厂领导班子及三轮车的照片,又有介绍厂长的通讯,却并未注明是广告。某省报连续两天用两个半版介绍民权葡萄酒厂,既有厂长介绍产品的文章,又有消费者颂扬产品的文章,也未注明是广告。原因何在?有些新闻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难以抗拒日益加大的生存危机的压力,自觉不自觉地盯上了有偿新闻,报社“下海”――“吃版面”现象逐渐流行。   1987年6月11日,《中国人才报》在全国和京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有人称之为“真报”和“假报”,这两张报纸报名相同,期号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京郊发行的“假报”多了三个新闻“专版”,这三个专版刊登了产品和生产者的详细介绍,为此这两个郊县向报社支付了2.15万元。利用出“假报”来捞钱,这种咄咄怪事在中国新闻史上尚属首次。为谋取利益,以新闻报道直接作为广告内容,在短时期内,给报社和个人带来了实惠,扩充了“财源”;但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无益于报社经济状况的根本改善,而且有损于新闻报道的尊严和信誉。   伴着经济发展、报业改革的融融春风,对金钱的贪欲毫不客气地咬啮着新闻改革五年来辛苦营就的血肉之躯,无情地摧毁着人们对媒介刚刚滋生的信任感。新闻界业内人士不无戏谑地称这一小条一小条的有偿新闻是“饭票新闻”。“饭票新闻”的采编和报道在不断衍生,愈演愈烈。同时伴生的,是记者采访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开始盛行。有的以纪念品名义收受礼品;有的利用采访软硬兼施拉广告要赞助;有的接受采访单位“三包”(包吃、包住、包旅游);有的私下领取采访单位赠送的“红包”……部分记者在采访中热衷于吃喝,热衷于新闻发布会,眼睛盯着广告和回扣,有的甚至强索“报道费”、“采访费”,人民群众将这些记者称之为“金元记者”、“乞丐记者”,称他们的报纸为“豺狼虎报”、“两霸一报”。一时间“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不胫而走。      长城公司案的警示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中国改革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