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排泄; 排泄:机体将体内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的代谢产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1.呼吸器官;2.消化道;
3.皮肤;4.肾脏:;肾脏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肾小体;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见表8-1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供血很丰富: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约1200ml
(2)血液分布不匀:约94%的血流供应肾皮质,约5%的供应外髓部,剩余不到1%供应内髓。
(3)形成串联的两套毛细血管网:
皮质肾单位入球动脉的口经较出球动脉粗,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 肾脏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①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②体液调节
NE、E、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二)滤过膜的组成及其通透性;滤过屏障——滤过膜;3 滤过膜的通透性(高度的选择性)
机械屏障 :基膜上的网孔决定滤过分子的大小
电学屏障 :滤过膜上覆盖着唾液蛋白质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止蛋白质通过。;滤过平衡;(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蛋白尿、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⑵面积: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
; (3) 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a.肾小球Cap.血压
如:大失血→交感N兴奋、NE↑→ Cap.收缩
b.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c.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4 )肾血浆流量:
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影响的是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率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小动脉端,使具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反之,流量减少,尿量减少。;影响因素;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部位,方式,途径和特点;(2)重吸收的方式和途径;(3)重吸收的特点;(1)Na+重吸收过程; (2)Cl-的重吸收
●机制:被动过程。
近曲小管的后半段,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称细胞旁路途径)进入细胞间隙。
●特点: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外,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3)H2O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
被动过程
(渗透作用)
重吸收途径:
①细胞旁路
②H2O通道;总结:近曲小管对Na+、 C1-和水的重吸收;(4)HCO3-的重吸收:被动过程;(5)K+的重吸收;(6)葡萄糖的重吸收
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前半段)。
重吸收机制: Na+参与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7)氨基酸及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1.氨基酸的重吸收同葡萄糖。
2.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被重吸收。 ;三、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一)H+分泌;(二)NH3的分泌
(1)机制:单纯扩散
(2)分泌部位: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3)NH3分泌特点:
①泌NH3与泌H+呈正相关:即泌NH3促进H+-Na+交换,促进排酸保碱,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②NH3扩散的量决定于管腔液与管周液的pH值:管腔液pH值较低时,NH3较易扩散。
③正常时NH3只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近曲小管也分泌。 ;(三) K+的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2 Text A Humanities-out of date 教学课件.ppt
- 西安经开渭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光学设计软件:LightTools二次开发_(4).脚本语言基础:宏语言.docx
- 基于Android的班级点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地下铁矿安全生产管理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科级干部培训班体会)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docx VIP
- 会计学讲义ch第三讲账户与借贷记账法.pptx
- 金融工程概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