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标准(1_9年级)32K
PAGE
PAGE 30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 实 验 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凤
鸣
高
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15557647 第一部分 前言 PAGEREF _Toc215557647 \h 2
HYPERLINK \l _Toc215557648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PAGEREF _Toc215557648 \h 2
HYPERLINK \l _Toc215557649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PAGEREF _Toc215557649 \h 2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0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PAGEREF _Toc215557650 \h 4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1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PAGEREF _Toc215557651 \h 5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2 一、总目标 PAGEREF _Toc215557652 \h 5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3 二、阶段目标 PAGEREF _Toc215557653 \h 6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4 第一学段(1~2年级) PAGEREF _Toc215557654 \h 6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5 第二学段(3~4年级) PAGEREF _Toc215557655 \h 7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6 第三学段(5~6年级) PAGEREF _Toc215557656 \h 9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7 第四学段(7~9年级) PAGEREF _Toc215557657 \h 11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8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58 \h 15
HYPERLINK \l _Toc215557659 一、教材编写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59 \h 15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0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PAGEREF _Toc215557660 \h 16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1 三、教学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61 \h 16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2 四、评价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62 \h 20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3 附 录 PAGEREF _Toc215557663 \h 24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4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64 \h 24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5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PAGEREF _Toc215557665 \h 28
HYPERLINK \l _Toc215557666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PAGEREF _Toc215557666 \h 29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