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历史第2分册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第2分册复习提纲

PAGE  PAGE 8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原始农耕: 概况: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农业起源意义: A、不再单纯依靠采集、渔猎,学会了栽培鼓舞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为人民提供了可持续食物来源,标志着经济性生产活动的产生。 B、加快了人口增长。 C、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形成最初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D、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E、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神话传说: A、产生原因: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人对自然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和生活现象,于是产生了神话。传说是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 B、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大体反映先民生活的几个阶段      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包含真实的历史信息,具一定史料价值 考古挖掘:时间:距今5000~4000年前 内容:古城、祭坛遗址           墓地和随葬品差异明显           精制玉器        意义:初步理清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具体情境。           表明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朝建立的背景:夏建立前是大同之世,“公天下” 禹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夏朝的建立: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的影响: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代替了禅让制 出现小康之世,“家天下”局面 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二、考古中的夏文化 1、背景:寻找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其中发掘于中原地区的一些考古遗址引人注目。 2、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 A、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说明二里头的社会分化已明显。 B、发掘出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说明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C、饲养家畜 D、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大多为礼器和祭器,说明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概况: 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历史因文献、甲骨文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政治——内外服制 定义:“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内外服关系: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影响:方国的向背是商朝兴衰的晴雨表。 经济: 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器为主 生产技术已有进步 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受统治者重视 谷类作物是主要粮食作物 手工业: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日趋成熟 用途:礼器为主,专用于礼典、祭祀活动 功能: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文化: 甲骨文:挖掘 功能:占卜、记事 意义: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制度: 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殷人后裔、同姓诸侯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周代的等级制度 周公制作“礼乐制度” A、礼——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在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显示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 乐——舞蹈、诗歌、音乐,以此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 B、统治思想的转变——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向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敬天保民”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变革表现: A、政治:列国纷争,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内政改革 B、经济:铁制农具与犁耕技术      竞相占地、土地私有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自耕农、新型地主) C、文化:礼乐崩坏      百家争鸣:背景:当社会转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个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