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高考数学考点解析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一、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a+cosa=1, sin a/cos a=tan a, tan a cot a=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ψ)的简图,理解A、ω、ψ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 arcos 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三、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每个公式的意义,应用特点,常规使用方法等.
2.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
3.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
5.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图象的形状、
6.理解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的意义,并会用这两种变换研究函数图象的变化.
四、双基透视
(一)三角变换公式的使用特点
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1)理解公式中“同角”的含义.
(2)明确公式成立的条件。
例如,tanα+1=secα,当且仅当≠k
(3)掌握公式的变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它使得“弦”可以用“切”来表示.
(4)使用这组公式进行变形时,经常把“切”、“割”用“弦”表示,即化弦法,这是三角变换非常重要的方法.
(5)几个常用关系式
①sinα+cosα,sinα-cosα,sinα·cosα;(三式之间可以互相表示.)
同理可以由sinα-cosα或sinα·cosα推出其余两式.
②. ③当时,有.
2.诱导公式
(1)诱导公式中的角是使公式成立的任意角.
(2)正确使用诱导公式的关键是公式中符号的确定.
(3)sin(kπ+α)=(-1)ksinα;cos(kπ+α)=(-1)kcosα(k∈Z).
⑷熟记关系式;.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公式不但要会正用,还要会逆用. (2)公式的变形应用要熟悉.
熟记: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它体现了两个角正切的和与积的关系.
(3)角的变换要能灵活应用,如α=(α+β)-β,β=α-(α-β),2α=(α+β)+(α-β)等.
4.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2)使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时,公式的选择要准确.
如已知sinα,cosα,tanα求cos2α时,应分别选择cos2α=1
(3)余弦的二倍角公式的变形——升幂公式、降幂公式必须熟练掌握.要明确,降幂法是三角变换中非常重要的变形方法.
对sin3α,cos3α的公式应记住.
(4)使用正弦、余弦的半角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符号的确定方法.正
在使用无理表达式时,须要确定符号;在使用两个有理表达式时,无须确定符号,这是与选用无理表达式最大的区别,因此在化简、证明题中,
5.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这两组公式现在不要求记忆,但要会使用.
(1)要明确,这两组公式是解决正、余弦的加、减、乘的运算关系式.
(3)对下列关系式要熟记:
6.三角变换:
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或用三角式来代换代数式称为三角变换.
三角恒等变形是以同角三角公式,诱导公式,和、差、倍、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万能公式为基础.
三角代换是以三角函数的值域为根据,进行恰如其分的代换,使代数式转化为三角式,然后再使用上述诸公式进行恒等变形,使问题得以解决.
7.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43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导学案.doc
- 14八年级下册字词练习【答案】.docx
- 121《函数的概念》基础练习题.doc
- 14宏观第十四章思考题答案详解.doc
- 14年浙大远程教育计算机基础4电子表格Excel2010知识题(高起专)作业题4答案.docx
- 14白酒复习思考题.doc
- 14春东财《金融企业会计X》在线作业三(随机)附答案.doc
- 14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山东卷).doc
-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doc
- 13896136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刘品.doc
- 人工智能与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标准化测试及质量认证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在线旅游平台用户体验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品牌形象塑造的协同效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双减”改革下小学英语作业分层教学策略与学生英语认知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提升校园文化.pptx
- 小学科学课的VR实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网络文学阅读对初中生阅读策略选择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