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优秀的叙事作者无不善于尺水兴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的叙事作者无不善于尺水兴波 ——依托教材进行作文系列化教学的教学案例 孟楼中学 朱俊霞 “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养的儿子全当贼,偷来蟋桃献母亲。”这是郑板桥写的祝寿诗,据说是几个财主兄弟为其母亲祝寿时,请郑板桥在寿筵上即兴写的。诗中就很成功地用了“突转”的方法,给人一惊一喜、一张一弛的感觉。 一首简单的小诗,竟然写得如此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所谓尺水兴波全在作者的能耐。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这是说客观事物本身就有许多曲折变化。现实生活中各种事件要发展,就会受到别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以致产生许多反复、曲折。这反映在叙事性文章中也必然不是平推直进一帆风顺的。而且写文章必然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经常要因时因事因景而起伏跌宕。这变化的思想感情又必然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叙事性文章的波澜,可以有多种创造途径,但概而言之,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事件本身的曲折产生波澜,一是巧用表达技法兴起的波澜。 一、悬念法。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而产生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求。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如下面一篇例文: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二、延宕法。写事记叙文,写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构成,用“延宕法”展开情节,可以延缓情节的发展过程,使高潮的出现产生更为强大的吸引力,也可以勾起读者关注情节结局的急切心情,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节文字,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写法的极好范例。在这段文字中,最给人以紧张感的无疑是猛虎对武松生命的威胁和武松与猛虎搏斗的动人魂魄的场面,但是,文章不仅没有一上来就让武松与猛虎展开你死我活的搏斗,更没有让老虎这一重要角色很快登场,而是从武松进店饮酒这一颇为轻松的场景徐徐写来,然后,三次利用“官府告示”设下伏笔,暗示人物面临的危险。酒家的规劝,树上的告示、印信榜文的发现等,全都与景阳冈上的老虎相关,使虎的出现逐渐成为事实,气氛渐趋紧张,使急事沿着一条由虚而实线索逐步向前发展。然而尽管如此,文章并没有这么一味地热下去,每当文告出现之后,总是又通过人物的反应来消除这种紧张气氛,形成“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你看,对酒家的劝告,武松毫不在意,还嘲弄酒家的一番好意;读过树干上的文字,他反认定是酒家欺诈客人的伎俩,完全不放在心上,仿佛酒家说的和树干上写的那只吊睛白额大虫,只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之物,直到“方知端的有虎”,老虎即将跳出之前,他还依然仗着酒兴,“放翻身体”,满不在乎地要在大青石上睡觉。总之一句话,作者是极巧妙地不时从武松的视角来渲染缓的气氛,来延宕故事的进程。也正是这种延宕在读者的心里步步紧逼地勾起了急迫的心理状态,使读者感到那胜境虽然遥遥在望,却又老是望眼欲穿,可望而不可即。这段文字,时起时伏,时紧时松,缓急交叉,张弛相宜直逗得读者心里痒痒的,使读者乍惊乍喜,越看越有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