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经外科6个驳摹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doc

神经外科6个驳摹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外科6个驳摹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PAGE  PAGE 11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CD 10: Q07.001 ) 拟行 后正中入路枕下减压术 诊断依据:二、(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临床表现: 1.病情多进展缓慢,多呈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 2.颈神经根症状,: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如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椎体束征阳性等; 4.小脑症状: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 5.颅内压增高症状。 辅助检查:头颅及颅颈交界区磁共振、CT及X线片检查 磁共振检查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大孔水平以下; 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合并脑积水; 颈部、胸部磁共振显示合并脊髓空洞; 颅颈交界区x线片、CT和磁共振片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作为诊断依据: 腭-枕线,又称Chamberlain线,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应低于此线,高出3mm则为颅底陷入。 基底线,又称McGregor线,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最低点的连线。如枢椎齿状突超出此线7mm则为颅底陷入。 二腹肌线,又称fischgold线。颅骨正位片上,两侧二腹肌沟间的连线,由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正常为10mm,小于此数为颅底陷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明确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病情进展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枕下减压术,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患者,如果因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急诊手术。 四、(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5 天 (五) 入路径标准: 1.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CD10:Q07.001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疾病编码; 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六)术前准备 4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如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凝血象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肝肾功能,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胸片,心电图等; 必要时查肺功能、超声心动、血气分析; 2.颈椎MRI; 3.三维颈椎CT; 4.肌电图、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 必要时查肺功能、超声心动、血气分析。 (七) 七、选择用药:抗生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 3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5 天 麻醉方式:全麻; 手术内固定物:钛板; 术中用药:抗生素。 麻醉方式: 全麻 手术内固定物: 钛板 术中用药: 抗生素 输血:无 九、(九)术后住院恢复 10 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 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颈椎MRI,三维颈椎CT,; 肌电图、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 (十)术后用药:抗生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时间为3天。 十、1. 血常规 2. 血生化 3. 颈椎MRI 4. 三维颈椎CT 5. 肌电图、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 (十一) 术后用药: 抗生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类,用药时间为 3 天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恢复,各项化验正常,体温正常,; 复查CT及磁共振显示枕下减压满意、畸形矫正良好; 切口伤口愈合良好(I/甲)后,予出院;。 出院后3个月门诊复查; 出院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言语不利等情况随时急诊就诊。 十一、(十二)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人常有颅颈关节不稳定,易出现呼吸抑制,搬动,麻醉时应避免颈部过屈或过伸;。 2.术后继发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