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主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
【学习目标】
⒈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⒉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⒊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⒈学习重点: ⑴犯罪的危害
⑵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⒉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学习过程和内容】
导入新课
课本95页的案例:学生阅读分析,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⒈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⒉为什么要制定《预???未成年人犯罪法》?
⒊道德水平高低同违法犯罪的关系?
⒋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合作探究
⒈阅读课本P97中的“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⑴陈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逐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⑵结合陈某的经历,请你说说违纪、违法、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⑶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
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交流展示
⒈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⒉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拓展提升
⒈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并相互点评。
⒉中学生舒某、刘某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父母不给钱,两人便一同去抢劫出租车司机,最后被判处七年徒刑。上述事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检测反馈
⒈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⒉“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这一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
①学习成绩差 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 ③旷课、夜不归宿 ④吸食毒品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⒋某中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上八年级后,又沉湎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丁某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未成年人受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此案中的中学生丁某被判了刑,你有什么感想?
【学习反思】
⒈知识盘点:
⒉心得感悟:(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