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雨霖铃》教学设计(改4).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霖铃》教学设计(改4)

PAGE  PAGE 6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背诵整首词; 鉴赏《雨霖铃》,体味词凄清的意境、体会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凄清的意境; 引导学生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送别的诗句导入—导学案) 浮云玉叶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萧子显《燕歌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问:大家读完这些诗句以后,你觉得这些诗句有什么异同? (方法指导:借助课前导学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从诗句“写什么”、“为何写”两方面考虑。) 明确:同—都是写离别;描写的景物有柳、长亭、晚风;异—都是写离别,但是在情调上却有很大的差异,有荆轲和太子丹及宾客的悲壮之别,有李商隐的凄苦之别,还有离别时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去奋斗、去拼搏。 刚才我们读到的都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名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典范之作的《雨霖铃》(板书),这首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同样是写离别,那么《雨霖铃》的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二、作者介绍(检查学案预习情况—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①他是北宋第一位专业的词人;②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③世称柳七、柳屯田;④他的代表作有《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⑤“才子词人”。他的词曾传唱一时,有评论家就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我们就穿越历史,回到宋朝,聆听一下柳永的心声。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不管是学诗还是学词,都很热闹讲究诵读,而且词本来就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以及作者的感情。现在,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词。 (朗诵指导:①开头的三句,它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向我们交待了时间、地点以及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句与句之间还要有稍微的停顿。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家可以尽情的想一下,现在你要和你最好的朋友分开了,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们俩紧紧的握着对方的手,“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得稍重一些,尤其是“竟”字,一定要读出一种冷涩之感。) 2.现在我们再仔细听一下录音范读,边听边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方法指导:借助课前导学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从诗句“写什么”、“为何写”两方面考虑。) 明确:柳永和爱人分别时的景和情。 景:(分别时的景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边读边画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 兰舟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板书)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凄凉 沉寂 ①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小结: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这几个句子字字写景,而字字传情,景物特征与人物心情互相交融,真可谓字字情,声声泪。 情:(请同学们把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句子一起来读一下,然后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时心情的一句话。)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缠绵哀怨 伤感低沉(板书) (佛说啊,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四、重点探究 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方法指导: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所谓“实”,就是眼前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而“虚”则是虚幻的,想象的。比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者只身于小楼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