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江名小吃
中江名小吃
蒋海福
中江是一个有近两千年建制的川北古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勤劳智慧的中江
人民在努力发展中江经济文化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独具中江特色的饮食文化;
其中的一大批风味独特的小吃更是享誉巴蜀,风靡川北,给每一位品尝过中江小
吃的食客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也给笔者的儿童时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中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新中国建立以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基本没有工业
,具有明显的自给自足、农耕社会的特点。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旧县城占地约两平方公里,旧城结构号称八门、十街、十二巷、九宫十八庙(观
)、凯江、东河蜿蜒绕城而过,东、西二山隔江对峙,南北二塔遥相呼应,峰不
高而竣美,水不深而澄澈。古老的木制双檐“吊脚楼”下,店铺鳞次栉比。在开
业的店铺中,约有三分之一是饮食店,外加沿街的小摊和游走的“饮食担担”(
一种用特制装备,将食品挑着走街串巷叫卖的“饮食挑子”,俗称“饮食担担”
,如凉粉担担,油茶担担等)。经营饮食的从业人员约占商业服务人员中的二分
之一;而大量的名小吃正是他们在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反复的实践、
实验创造出来的。
中江名小吃的共同特点是:一、就地取材,其所用原辅材料主要来自本地产品。
二、食用方便,价廉物美。三、口味适中,老少咸宜。四、工艺独特,师传弟受
,配料保密,很难复制。五、注重食品质量美,声誉久传不衰。
笔者儿童时代一直居住县城,因家父交际较广,故而有机会接触多家名小吃传人
,目睹其制作工艺程序,聆听他们讲述制作要领,并曾品尝过相当部分名小吃,
留下了回味无穷的美好回忆。现就记忆所及,将部分记忆清晰的名小吃述后,以
飨同好。
一、廖白肉
创造此种小吃的厨师名廖润之,四川阆中人。廖于13岁时到中江县城小十字“万
顺白肉馆”从师江万顺学习厨艺四年,继后又帮江8年,1933年江病故,廖与其师
弟继续经营白肉馆,并改名为“廖记白肉店”。
廖生性豪爽,天资聪颖,喜结交朋友,故在县城开店期间,颇得社会各界好评。
他根据中江顾客的口味特点,对“江氏白肉”进行大胆的改造,创造出具有香而
不艳,辣而不燥,肥而不腻,软而不烂,风味独特,远近闻名的“廖白肉”,享
誉近五十年之久。
“廖白肉”的制作从选料、加工、制作皆有一套独特的处理方法;首先,他只选
猪的连腿肉,因这一部位的肉肥瘦相宜,爽口不腻。然后将肉切为宽窄长短相等
的条状;一般每条块长约20公分,宽约4公分。切好后将其放入沙锅内用新鲜米汤
煮,煮至八分火时(所谓八分火指猪肉皮刚能用铁抓钩钉穿为度),捞起,切为
厚薄一样的肉片。廖润之用以切白肉的菜刀是全川独一无二的,俗称为“蛮刀”
,外观上看似同普通菜刀,但他的刀刃口的前端有一厘米长的钉状物起到在砧板
上固定菜刀位子的作用。切肉时是靠左手移动肉条的位置,右手持刀来回切肉,
由于他“刀功”极好,手法熟练,在切出的白肉片几乎每片厚薄一样,份量相同
。1965年,当时绵阳地区汇集全专区十八个县的厨师,在绵阳地区临园宾馆举行
“大比武”时,廖润之仅切肉一项即让参赛的数百名厨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裁判
曾随便挑选他所切的20片肉放到天秤上称重量,几次过秤重量基本相同,故夺得
“刀功”第一,被称为巴蜀一绝,至于拌制的“白肉”,更是轻取冠军。
廖制作白肉的主要辅料都是由他亲手加工制作的:如,酱油:他选用上等的“口
蘑豆油”,加以适量的红糖,用温火熬制,以增加粘稠度,熬至滴入细瓷碗能“
附壁不流”为度。红油:廖将红辣椒切断成一公分长的筒状,然后将椒籽筛出,
分别存放。煎红油时,将椒筒用滚油煎微焦,将椒籽另行用九分油煎制(指油在
锅内将沸未沸之时,分碗存放)。所用蒜泥皆为独蒜制成,葱用小香葱,盐要炒
微黄。切好的白肉片要先放小竹蒸笼内蒸至略有粘度,然后倒碗中加上上述作料
及其它辅料拌均,送顾客食用。廖在制作白肉的过程中全用天然绿色原料,故应
属于“标准的绿色环保美味食品”。现在中江五十岁以上的县城周围的群众,几
乎无人不知“廖白肉”大名的,且名扬川北数县。
二、天鹅蛋
天鹅蛋是当时中江城乡儿童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它因其形状酷似一个大鹅蛋而被
称为“天鹅蛋”。它以湿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艺大致是:先将上等糯米
用水浸泡至微软,然后磨成“湿粉”,再揉成团,分成小团,里面裹一点红糖、
豆沙馅子,再做成椭圆形的鹅蛋样子,放清油锅中炸至熟透,趁热放浓红糖汁中
滚一转,粘满红糖汁,洒上芝麻,每一个穿上一根小竹箴,放油盆上待售。天鹅
蛋的特点是酥、脆、香、甜、价廉物美,便于携带,软硬适中。制作者主要是沿
街设摊,架灶煎油,现炸现卖。天鹅蛋特别受到赶集的农民喜爱,大人在回家之
前,如能在摊上买一两个竹箴穿着的天鹅蛋作为“礼品”带给家中孩子的话,一
定会招来一大群邻家孩子羡慕的眼光,而被视为最幸福的孩子。可惜的是当年这
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个别辅导案例.docx
-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doc
- 建设工程档案验收资料正式表.doc
- 中医翻译史.docx
- 中吕村小学学生冬季安全责任书.doc
- 中华总工会网1.24发.doc
- Howwasyourschooltrip教学设计.doc
- 中国人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
- 中国十大趣泉排行榜.doc
- 中国古代的1.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 42125.11-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pdf
- 《GB 42125.11-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pdf
-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5237-2025术语工作及术语科学 词汇.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GB/T 22454-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建模构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910.64-2025液晶显示器件 第6-4部分:测试方法 带动态背光的液晶显示模块.pdf
- 《GB/T 18910.64-2025液晶显示器件 第6-4部分:测试方法 带动态背光的液晶显示模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