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系统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垂直分布的影响.PDFVIP

处理系统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垂直分布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处理系统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垂直分布的影响

第 48卷 第 1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l.48, No.1 2 0 1 7 年 1 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Jan., 2017 *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 HK2015000047号, HK2015000022号。郑余琦, 硕士研究生, E-mail: zhengyuqi0815@ ① 通讯作者: 郑忠明, 教授, E-mail: zhengzhongming@ 收稿日期: 2016-08-18, 收修改稿日期: 2016-09-16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物扰动对养殖废水 处理系统中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垂直分布的影响* 郑余琦1, 2 郑忠明1, 2① 秦文娟1 (1.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宁波 315211; 2. 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 315211) 摘要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物扰动在养殖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对沉积物不同垂 直分层的各种磷形态迁移转化的影响, 于 2016 年 5—7 月在养殖废水处理池的贝藻处理区采集不同 缢蛏养殖密度下的实验围隔箱内的底泥, 测定不同垂直方向上的磷形态、微生物活性(FDA)以及碱性 磷酸酶活性(APA)。结果表明, 在底栖动物缢蛏生物扰动作用下, 改变了沉积物内部的微环境, 促进 了微生物的生长, 增大了沉积物中总微生物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而沉积物中有机磷(OP)含量 显著减少 (P0.05); 非磷灰石态无机磷 (NAIP)、磷灰石态无机磷 (AP)和无机磷 (IP)含量显著增加 (P0.05), 这表明在缢蛏的生物扰动下 OP可能转变成为 AP、NAIP等无机磷成分; 总磷含量呈降低 趋势。本试验结果表明, 缢蛏生物扰动下对于养殖废水生态处理系统沉积物垂直方向上的磷赋存形 态具有显著的影响, 且高密度组的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磷形态迁移转化的影响强于低密度组。 关键词 缢蛏; 微生物活性; 碱性磷酸酶活性; 磷赋存形态 中图分类号 S95 doi: 10.11693/hyhz20160800174 随着水产养殖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走向可控的 集约型 , 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 注(谌莉莎等, 2012)。集约化养殖模式在大幅度提高 养殖产量的同时 , 人工投饵产生的残饵以及养殖动 物代谢产物等的积累, 使得大量 N、P 营养盐以及有 机颗粒进入养殖场附近水域 ,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及 赤潮频发(Marinho-Soriano et al, 2009)。因此, 养殖废 水处理已被广泛采用 , 目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主要 采用“生物生态法”, 包括三个主要处理过程; (1) 沉 淀, 通过自然沉淀减少水体中颗粒物的浓度; (2) 曝 气, 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加快微藻生长并吸收营 养盐; (3) 贝类的生态养殖, 通过贝类(如缢蛏)过滤吸 收水体中的微藻和有机颗粒 , 最终使养殖废水中的 N、P 营养物质固定到贝类生物体中, 达到净化养殖 尾水的目的。 在水生环境系统中 , 沉积物既是水体中营养盐 以及有机颗粒的蓄积库 , 同时又充当上覆水体的营 养源(Søndergaard et al, 1999)。在外源污染物得到控 制的情况下 , 营养丰富的沉积物在一定条件下影响 上覆水体的质量 , 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阻止或延缓 水体水质的治理效果(Boström et al, 1985)。其中, 磷 元素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水生系统中浮游藻类异常增 殖和限制其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 过量的磷含量 是引起水体环境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姚扬等 , 2004; Conley et al, 2009)。沉积物-水界面的磷循环易 受沉积物物理化学特性、生物扰动、酸碱度及氧化还 原条件等环境因子影响 , 磷的赋存形态和特性随着 这些条件的改变而改变(Qian et al, 2011)。研究表明底 栖动物通过掘穴、摄食、通风、排泄等生物扰动作用 改变沉积物的空间异质性、表面成分组成、粒度分布、 孔隙度等物理性质(Thayer, 1979), 并对沉积物中的 营养物质再生 , 对上覆水中营养盐吸附以及其循环 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孙思志等, 2010)。Bates 等 162 海 洋 与 湖 沼 48卷 (1980)提出, 在相同其他条件(溶解氧、pH 值等)下, 底 栖动物的生物扰动可使沉积物中磷释放量增大到 2倍。 缢蛏(Sinonovacul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