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微生物学药物
微生物药物3;内容提要;一、微生物药物发酵概况;;;1.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的特点;;;2.微生物发酵的操作方式 ;(1)分批发酵 (batch culture); (2)补料分批发酵 ;(3)连续发酵连续发酵(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发酵的优缺点;3.微生物药物发酵生产的一般流程 ;二、培养基;1.培养基的成分;1.1 碳源 ;碳源 ;1.2 氮源 ;; 常用的无机氮源有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利用一般比有机氮源快,所以也称为迅速利用的氮源。无机氮源的利用常常引起pH的改变。
氨水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也是一种容易利用的氮源,在抗生素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氨水碱性较强,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碱,应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1.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1.4 生长因子 ;;2.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2.2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3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 ;3. 灭 菌 ;3.1灭菌方法 ;3.2 湿热灭菌原理;4. 种子培养 ;4.1 种子应具备的条件;4.2 种子质量的判断方法 ;;4.3 种子的制备 ;5.接种;;;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6.发酵控制 ;;青霉素的发酵工艺 ;(一)生产孢子的制备;(二) 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1)青霉素发酵的碳氮源控制;;2)前体影响及控制;3)pH的影响及控制;;4)温度的影响及控制 ;5)补料控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加入少量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40 mg/L 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二乙胺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使青霉素产率增加38%.这些物质能够提高产量的原因是:
①当发酵罐使用较大的搅拌功率和较快的搅拌叶尖速度时,这些高分子化合物能使邻近搅拌叶的液体速度梯度降低,避免打断菌丝,而且在促进氧在培养基中充分溶解的同时还有利于除去CO2;
②菌丝生长时,由于高分子化合物起分散剂的作用,菌丝不致成团,界面面积得以增加,因而增加了氧传递到菌丝体内的速度。 ;6)铁离子的影响及控制 ;微生物药物的分离、精制;一、微生物药物的分离提取 ;;;;;在初筛阶段,微生物活性物质量且浓度较低,如果直接使用溶剂法,溶剂用量会很大,在此种情况下常首先应用吸附法。
将含活性物质的培养液吸附在活性炭或大孔树脂上,然后用适宜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丙酮或它们的水溶液洗脱,必要时亦可于其中加入稀酸或稀氨水以帮助洗脱。经过吸附法处理后,可使活性物质的浓度大大提高,然后再采用溶剂萃取进一步浓缩、纯化。即使为“溶剂不可提取”的物质,亦由于吸附法洗脱液中活性物质浓度高,而有利于进一步采用其他办法纯化。 ;;固相萃取技术: 近年来,为适应快速处理大量研究样品的要求,在原经典吸附法及离子交换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技术已不断得到完善。该法系利用键合型硅胶、多孔聚合物、活性炭等作为固定相,从试料中选择性地提取所需要的目的成分,然后供进一步纯化或分析、检测用。;;二、 微生物药物的精制 ;按照分离机理,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液固色谱)、分配色谱(液液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排阻色谱(凝胶色谱、分子筛色谱)4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色谱填料的改进及流动相输送和被分离物质检测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其分离机理同于上述经典色谱,但由于填料粒度小、均匀,因而大大改善了涡流扩散及传质过程,提高了分离效率。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对流分配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对流色谱,现已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另外在经典色谱的基础上经过装置的改进又出现了其???一些较现代的色谱技术。 ;1.吸附色谱 ;有机溶剂的极性;;常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2.分配色谱法 ;3 离子交换色谱及离子排斥色谱 ;4.现代色谱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