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产科治法概要;第一节 西医妇科常用特殊药物;雌
激
素
类
药
物;1.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妊马雌酮、苯甲酸雌二醇、环戊丙酸雌二醇、雌三醇
2.半合成雌激素:炔雌醇、尼尔雌醇
3.合成雌激素(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 ;孕
激
素
类
药
物;孕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和制剂
黄体酮:
或称孕酮,为天然孕激素。
孕酮衍生物:
孕酮的代谢物17a-羟基孕酮并无生物效应,但其17a位上的羟基酯化后,其孕激素作用不但恢复且有所加强。
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
睾酮在19位上去甲基后具有强孕激素作用。;三、雄激素类药物
(一)药理作用
1.雄激素 雄激素对男性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而对女性则具有拮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卵巢与垂体功能。雄激素还具有促进蛋白合成、加速组织修复、逆转分解代谢过程。应用不当有女性男性化、肝损害及浮肿等副反应。
2.达那唑 进入体内后,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影响卵巢性激素的合成,造成体内低雌、孕激素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生长。 ;(二)适应证
雄激素主要适应证有:
功血止血;
更年期功血的月经调节;
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达那唑的主要适应证:子宫内膜异位症。
蛋白同化激素: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体弱消瘦及晚期癌症等;(三)种类和制剂
1.雄激素
(1)丙酸睾酮:为睾酮的丙酸酯,是目前最常用的雄激素制剂,为油剂,仅供肌内注射,吸收缓慢。
(2)苯乙酸睾丸素:作用维持较甲睾酮长,供肌内注射。
(3)十一酸睾酮:商品名为安雄,此药口服后经肠道吸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使其避开肝脏的分解作用,保证在口服后能保持其有效作用。
(4)甲睾酮:为睾酮C17的甲基衍生物。
(5)三合激素:针剂每支含丙酸睾酮25mg、苯甲酸雌二醇1.25mg及黄体酮12.5mg,供肌内注射。;2.蛋白同化激素
(1)苯丙酸诺龙:为一种低雄激素高蛋白合成作用的激素,其雄激素作用仅为丙酸睾酮的1/2,而蛋白合成作用为后者的12倍。
(2)癸酸南诺龙:作用同苯丙酸诺龙,肌内注射后作用可维持3周以上。
(3)去氢甲睾酮:为甲睾酮的去氢衍生物。其雄激素作用极小,仅为丙酸睾酮的1/100,蛋白合成作用较强。
(4)达那唑:为17a—乙炔睾酮衍生物。具有弱雄激素作用,兼有蛋白同化作用和抗孕激素作用,而无雄、孕激素活性。;四、
氯
米
芬; 五、溴隐亭
(一)药理作用
作用于下丘脑,增加催乳激素抑制因子分泌,抑制垂体催乳激素合成及释放,而达到中止溢乳;溴隐亭还能解除催乳激素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恢复卵巢功能。
(二)适应证
闭经溢乳综合征;
高催乳激素血症;
垂体微腺瘤;
产后退奶。;六、绒促性素与尿促性素
(一)种类和制剂
尿促性素: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制成。国外制剂商品名为Pergonal,每支含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各75U,供肌内注射。国产HMG 。
绒促性素:从孕妇尿中提取制成。药理作用类似黄体生成激素。制剂为粉剂,每支含500U及1000U,供肌内注射。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前列腺素;缩宫素 ;麦角新碱;第二节 中医常用治法;一、中医常用治法 ; 月经先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肾气虚 冲任不固 崩漏
胎动不安
子宫脱垂
不孕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 肾阴虚 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
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
治法:滋肾益阴,填精益髓
常用的代表方剂:左归丸
六味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之类 ;治法:温肾助阳,补益命火
常用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之类 ;(二)疏肝养肝;病因;1.疏肝行气之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
2.应适当配伍清润平肝之品,如芍药、玉竹之类;
3.育阴药容易滋腻,宜稍佐行气之药,如枳壳、砂仁等;
4.肝郁气盛者,容易肝气横逆犯胃,木盛则克土,故疏肝方中,宜佐以健脾之品,如逍遥散中配伍白术、茯苓,即是此意;
5.若肝气挟冲脉之气上逆者,则宜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常用药物如芍药、代赭石等。 ;(三)健脾和胃;胃失和降 ;胃中郁热
邪热入里 ;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
或热邪损伤胃阴者;(四)补益气血 ;(五)活血化瘀 ;(六)理气行滞 ;(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