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1
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常用的十六种标点符号
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9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标点符号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感情。;点号及其形式;标号及其形式;标点的种类
1、点号;2、标号;一、顿号 ;注意: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号(口诀: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不要带上顿) 。
①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不用顿号(口诀: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且连词要用在最后两并列者之间。(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口诀:并列谓并列补,中间不要插进顿)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为了分清层次,大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口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如:
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 人造卫星的发
射 回收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要使用逗号。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用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如:
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如: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 口诀
大并套小并, 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课堂训练:;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微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剧目。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 甜瓜啊 西瓜啊 伊犁苹果啊 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二、逗号 ;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 4. 用在独立语后
①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是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②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③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语)
;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 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课堂训练:;三、分号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课堂训练:下列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四、冒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如:
邓小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