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心悬浮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讲述
青年“五小”成果申报表
申
报
项
目名称中心悬浮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简要
说明在山地电力改造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高压电力铁塔组立的施工,按照以往的施工方法,组立单基重量大和高塔铁塔组立时工期长、人员多、安全性能差。既造成本身“战线”拉长又有可能耽搁土建工程单位施工。经济
效益我项目部在黔张常铁路咸旧线改造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中心悬浮外落地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保证了工期内铁塔的组立,缩短了迁改工期,结合了原有的施工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劳动力安排方面做到了灵活性,随机性同时也降低了劳动成本。实施
单位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项目完成时间2016.01主 要
参与者
情 况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时间现岗位职称郑益虎男1986.082006.08总工徐晓华男1991.072015.08申 报
单 位
意 见
科技部门 团委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1、“实施单位意见”系指申报项目所在单位或实施单位(项目部)意见。
中心悬浮外落地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
背景:来风110kV咸旧线,线路全长36km,单回路架设。导线为LGJ-185/30型钢芯铝绞线,通信通道为沿线架设的ADSS光缆。全线共有杆塔105基,在T46-T47塔段内交叉跨越了在建“黔张常”铁路,其中T46塔外缘至铁路轨道中心最小水平距离44m,且不满足交叉跨越安全距离要求,须对其进行改造。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为不改变线路运行参数,本次改造是在维持线路原通道不变的情况下将T46(110J4-20.5)置换成1A7-J1-27型塔,T47塔(110XS-18)置换成1C1-ZMK-54型塔,T48塔(110T1-22)置换成1C1-ZMK-42型塔,T47、T48塔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独立挂点双联串,并将T46~T49塔段1.415km内增加GJ-35型避雷线1根。
山区铁塔组立多采用“塔身(主材)附着外落地拉线B180钢管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该工艺在高山地区运用较多,工器具???对较少,操作系统简单,具备抱杆侧向(即非起吊受力面方向)设落地或塔上辅助拉线控制抱杆起吊的优点,由于起吊负荷较小,可选用单\双\四根抱组合吊装。但是本迁改工程多为高塔,施工难度大。所以我项目部经过现场勘察经过对“塔身(主材)附着外落地拉线B180钢管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和“中心悬浮内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改良,制定采用了适合本工程的“中心悬浮外落地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该工艺操作系统安全性好,起吊负荷大,但工器具相对较多,对拉线控制的稳定性要求高。适用于本工程地形条件较好的各种塔型组立,特别是单基重量大和高塔的铁塔组立。
我项目部在黔张常铁路咸旧线改造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中心悬浮外落地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保证了铁塔组立在工期内顺利完成,缩短了迁改工期,结合了原有的施工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劳动力安排方面做到了灵活性,随机性。下面就对本工艺做如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1 施工主要工艺及操作步骤
1.1 施工现场准备
1.1.1 基础复查
铁塔组立之前,应对基础进行复查,内容包括:线路转角方向、基础型式及根开、地脚螺栓规格及间距、转角塔的压腿预偏、根开及高差、基础的混凝土养护期等项目。
1.1.2 工器具检验
(1)抱杆试组装
(2)施工主要受力工具拉力试验
(3)工器具保养和标识
1.1.3 塔材及螺栓的验货及现场供应
对运到现场的塔材及螺栓进行清点数量和外观质量检查,质量不合格者不得使用,缺少主材及关键连板连接包钢者不得组立。
1.1.4 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参加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
2 “中心悬浮外落地拉线B180钢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工艺”
2.1 抱杆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1)抱杆规格:B180×180×15m(18m)
(2)组合长度:杆身3.0m(头部)+3.0m+3.0m+3.0m+3.0m(底部)
(3)组合重量:500kg(1100kg)。
(4)抱杆伸出最上层腰箍距离:≤10m(12m)
(5)最大允许起吊负荷:单侧吊:1.0t(1.2t)。
(6) 抱杆使用条件: 落地拉线、控制绳对地夹角≤45°,抱杆倾斜角≤5°,起吊滑轮组对垂直方向的夹角≤10°。
2.2.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1)立面布置图(见图2-1)
45
°
45
°
≤4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铁塔工程建设技术服务措施讲述.doc
- 中国联通“关护通”产品手册讲述.doc
-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1020讲述.doc
- 中国铁塔业务支撑系统登陆步骤讲述.doc
- 中型局域网组网技术建议书一讲述.doc
- 中国音乐史讲述.doc
- 中外农地制度及其价格讲述.doc
- 中国风紫色讲述.pptx
- 第4章 应变式传感器1综述.ppt
- 中天普通支模技术交底2讲述.doc
- 师缘主题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偏好MOEA_D算法的气发动机多目标优化标定研究.pdf
- 师范技能课件比赛一等奖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生初中美术说课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技能课件图片素材库最新完整版本.pptx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师范生技能大赛PPT课件语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扭矩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pdf
- 1.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高二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 师范文化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