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可学术思想绦陆讨之18 内伤热证温引敛.doc

李可学术思想绦陆讨之18 内伤热证温引敛.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可学术思想绦陆讨之18 内伤热证温引敛

一内伤热证温引敛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八 摘要 笔者在《热病急病汗清下》一文中,探讨了李可治外感热病不用后世温病方,“师仲景,遵六经,汗清下,统温病;承气汤,融解毒,创新方,探新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内伤热证,自朱丹溪创“阳有余阴不足论”,近代中医皆宗丹溪之旨,从“阴虚火旺”立论,滋阴、清热、降火定法。李可对内伤热证理论进行痛苦的反思,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现根据其数则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 内伤热证的经验 1.1 五志之火,疏气降气 李可认为,情志为病,忧思郁怒。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激化火,非同实火,宜疏、宜降,气降火即降,不宜清。火盛灼阴,养阴配阳(333、363页)。 常用方药 疏肝解郁,逍遥散,降气加赭石30克(230、333 页);养阴配阳,一树煎、二至丸(120、320 页)。 乳衄 刘某,女,44岁。乳衄 2月余,由生闷气渐致两肋窜病,右乳结核如胡桃大,乳头溢出鲜血。每适经期,必头眩泛呕,血黑多块。常觉布一股热流从右肋下章门穴向乳房涌来,立即灼痛如针刺状,随即有鲜血溢出,轰热自汗,左侧亦有同感。毎月经行2次,经量少则乳头出血必多。舌红无苔口苦,脉沉弦而数。脉证合参,必是七情内伤,肝气久郁化火。今见一旦动气,病必发作,明是木强侮土。疏泄太过,则肝不藏血;脾胃过弱,则不能统血。治法拟养脾胃之阴,清金制木而解胃之围,兼柔肝之体而敛其用:醋柴胡10g,当归、白芍、生地、石斛、沙参、枸杞、 山萸肉、乌梅各30g,麦冬15g,川楝子10g,三仙炭各12g,丹皮、黑栀子、炙草各10g,3剂。二诊:药后块消血止,但增少腹胀如孕状,视之,少收鼓凸。神倦、腰困膝冷,舌红无苔,脉沉,右寸极弱。遂改投大剂补中益气汤升提下陷,加肾四味温养肾命:生芪60g,当归、白术各20g,红参(另炖)、灵脂、炙草、三仙炭、柴胡、升麻、桔梗各10g,陈皮3g,肾四味20g,鲜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打)。患者连服9剂,已痊愈,且腰困、经乱亦愈(120页)。 李按 初诊见患者口苦舌红,遂用大剂养胃汤之甘寒,丹栀之苦寒,致损中下之阳,中气随之下陷,故有此变,医之罪也。情志之火,非同实火,宜疏、宜降,气降火即降,不宜清。且前贤曹炳章氏谓“舌红非常并非火”,“非常”二宇,当细细咀嚼。 1.2 血热妄行,降气抑火 李可认为,若胃失和降,则诸经皆不降,气逆而为火,血热妄行,血从上溢则病吐衄(nǜ)。证见面赤气粗,口苦苔黄,脉象数实。此时急以旋覆赭石汤加炙枇杷叶30克,降肺胃之气。不可一味苦寒清火,应以顾护胃气为要。血证初期,亦见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证见血上溢或下出,势急量多,面赤气粗,暴躁易怒,头晕胁痛,口苦脉弦数,以丹栀逍遥散舒肝之郁,炙枇杷叶30克清金制木;生地、阿胶滋水涵木,凉血养血,止血柔肝、赭石降气抑火平木(126页)。 常用方药 降肺胃之气,旋覆赭石汤,加炙枇杷叶30克;降胃止呕,双呕汤(吴茱萸、红参、生半衰、 赭石、茯苓、姜汁、生姜、炙甘草、 疏肝降气抑火,丹栀逍遥散,加炙枇杷叶、赭石各30克,二七粉6克 吞服05、126页)。 肺结核大咯血 费某,男,36 岁。患肺结核10年,3年来不断发生大口咯血,频咳不止,胸痛,神疲,住院7日,未能控制。毎次大咯血约200毫升,现仍频频咳喘,面赤气粗,胸痛彻背,脉洪大,舌红尖赤,边有瘀斑。每次犯病,即用针剂止血。但降其气,气降则火降,血自归经。血证不可一味兜涩,于止血之中行瘀、化瘀:旋覆花12g(包)、代赭石30g,瓜蒌30g,薤白15g,生半夏30g,姜汁1盅(兑),丹参30g,檀降香各10g,炙枇杷叶30g,桃杏仁各15g,甘草10g,童便、韭汁各30毫升兑人,“三七5g、白芨10g”研粉点糊加红白糖服,3剂。二诊:血止,病象显露,面色苍白少华,拟培元固本散善后(310页)。 按患者肺胃气逆,血热妄行,咯血不止,以旋覆代赭汤加炙枇杷叶,但降其气,气降则火降。又每次犯病,即用针剂止血,血虽暂止,胸隔积瘀已甚,证见胸痛彻背,舌有瘀斑,故用瓜蒌薤白合丹参饮加味,于行血之中行瘀,以免后患。 1.3 肝阳上亢,浊阴不降 清末、民国初,中西汇通派认为高血压、中风均属于“肝阳上亢”,最著名的就是张锡纯之“镇肝熄风汤”。李可认为,高血压及中风,其根本点就在于先天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瘀浊窍踞阳位(44页)。 常用方药 藏阳,四逆汤或潜阳丹;镇冲,温氏奔豚汤加龙牡、磁石、煅紫石英;透邪,麻附细、大小续命汤;引导,引火汤(44页)。 阳虚型高血压兼肥胖病 胡某,女,46岁,1979年10月31日, 突然昏厥邀诊,至则已醒,心有余悸,甚为恐惧。询之,患肾性高血压已5年。低压常在110 ~ 120毫米汞柱之间,曾服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近百剂,不仅无效,反增食少便溏。近3年异常发胖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