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起始课 发
;学习目标:
1.熟知初中文言文的基本体系和知识框架。
2.掌握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2.虚词:(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常见文言虚词20个。;而;虚词“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却;3.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诣:拜访
闻:听说
呼:喊、叫
;二、五种文言现象;(一)通假字
1含义: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示例:
;(二)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2示例:
“太丘舍去”中的“去”:
今义:到某地去
;3具体表现为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4)感情色彩变化;1)词义扩大
“江” “河”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示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
烈士:
古义:有抱负的男子
今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
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
今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三)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 示例:
“兵”:
本意:“兵器”
引申为:“士兵”
再引申为:“军队”
又引申为:“兵权”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等;(四)词类活用
1、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2、示例:
“一狼洞其中”的“洞”:
洞:名词活用做动词,打洞
;;1.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从内容上看,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没什么区别,都是对人、事、物、情况、原因作肯定或否定判断;从形式上看,最大的区别就是一般不用“是”作判断词。但有时也用。
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翻译:——————
2.被动句
示例:山峦为晴雪所洗。
翻译: —————— ;3.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显得比现代汉语简洁,原因之一是常省略句子的某些成分,这就是省略句。
示例:
客从外来,与坐谈:
客人从外面进来,与他坐着谈话。
省略了谁?;4.倒装句
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我们今后要重点学习。
有4种: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示例:
何陋之有?
翻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谁和谁倒装啦?
;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2.多读多写才能背过记牢。
3.解词的方法: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90%)
4.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直接翻译不通顺时,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进行意译。;5翻译的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友人便怒曰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