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豆种植调查报告
PAGE
PAGE 29
土豆种植调查报告
====村马玲薯种植情况的调查报告
=
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由于马铃薯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适应性广、产业链长,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耐干旱、耐脊薄、抗灾力强、稳产高产,因而是我国三北、西南等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栽农作物。当前我国马铃薯淀粉、全粉、系列变性淀粉等工业产品,年产量达100多万吨,为食品、制药、化工、发酵等几十种工业提供优质、环保源辅料;薯条、薯片、保鲜制品以及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方便食品、膨化食品、休闲食品加工业也方兴未艾。2008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2007年9月全国马铃薯发展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三是满足市场消费的现实选择。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工业领域提供了优质原料,而且成为许多贫困、欠发达地区的支柱性农业产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村马玲薯种植现状并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我于2012年 3月村驻点实习,在实习的三个月中,在-村两委班子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深入农户,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30户农民,虚心与当地农民、工作人员相互交谈,掌握了该村农民种植马玲薯情况第一手数据和材料。回来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村农民马玲薯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制约村农民马玲薯种植的因素,并对该村马铃薯的种植提出了自己初浅的建议:
一、村马玲薯种植现状
距镇政府所在地0.3公里,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18公里。东邻东山,南邻东丙,西邻新成,北邻新民。辖大寨、小旧城、街子、下拉相、弄满、翁姐、拉弄、沙坡、弄保等23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47户,有乡村人口3573人,其中农业人口 3263人,劳动力 21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47人。该村以傣族、汉族为主,其中傣族2613人,占全镇人口的73%。汉族 650人。全村国土面积9.83平方公里,海拔 850米,年平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025亩(其中:水田4217亩,旱地 808亩),人均耕地 1.52 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 5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6 亩,主要种植坚果、咖啡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3,105.75亩,其中养殖面积 526.2 亩;荒山荒地 1,600亩等资源。等农作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402万元,比2010年的13052.48万元增4349.52万元,增长24.9%;完成国、地两税税收374万元,超县下达任务数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6元,比2010年的4837元增加1296元,增20.8%。
-
二、村马玲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凭借资源技术、市场等后发优势,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作为新兴产业,在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行业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从旧城镇旧城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村马玲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