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的艺术之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岛上的居民分为汉人及原住民。一般以十七世纪为界线,...

原住民藝術之美; 台灣島上的居民分為漢人及原住民。一般以十七世紀 為界線,十七世紀後自中國大陸陸續遷入者,稱為漢人; 十七世紀前即已久居在島上的人及其後裔,稱之為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移居台灣的年代及過程,尚未有一致的看 法。一般而言,原住民可能分為數批,在不同年代,或由 華南或由南洋諸島渡海來到台灣;最 早遷入者是泰雅族及布農族,距今約 六千五百年到四千五百年間移入,最 晚遷入是雅美族及平埔族群,距今約 一千餘年。;台灣原住民由居住地區的不同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 平埔族--居住西部平原,與漢人接觸已久,大多漢化。 高山族--與漢人接觸較晚,漢化較淺,大部分仍保有其 文化特質及語言。 高山族依分佈地區與人文差異,又分為十族,北部山地的 泰雅族、賽夏族,中部山地的布農族、鄒族,南部山地的 排灣族、魯凱族,台東平原的卑南族,東海岸的阿美族和 蘭嶼島的達悟族,日月潭的邵族(分佈圖);分布圖;;居住地區--- 平原區--阿美、卑南、達悟等族。 高山區--泰雅、排灣、魯凱、布農、賽夏、邵、鄒等族。 建屋材料:草、木、竹、樹皮、石頭、石板和泥土等。 屋形:泰雅、賽夏、鄒和布農大都為長方形,排灣、魯 凱住屋以石頭堆牆,石片作瓦,阿美與卑南為草木建成 之長屋,達悟則為半穴居之草房。 ;台灣原住民一般都有織布機,自己種麻織布,所織花紋形狀,各族雖有差異,但穿著則同樣有常服和盛裝之別。 常服--日常穿著之衣服,款式及裝飾配件較為簡單 盛裝--在喜慶節儀之日才穿著,除衣服華麗之外,並佩戴各種飾物,如頭飾、耳飾、頸飾、腕飾、肩飾等,質料多為獸牙、貝殼、琉璃珠和銀銅之類,五顏六色,甚為美觀,男子佩刀,其狀尤為勇武。 ;文化祭典;文化祭典;(三);文化祭典; ;;石雕最為古老,以排灣,魯凱的石雕祖先像最為精美。 木雕以排灣族和魯凱族最為出色且種類多,大如貴族家的橫樑、壁柱,小如枕頭、煙斗、連杯、梳子、巫師箱、刀鞘等,都飾以雕刻,常見的雕刻紋樣是人頭、百步蛇等。達悟族也精於木雕,常在漁舟、屋柱、壁板、刀鞘及祭杖上刻以各種幾何紋樣,塗上紅白黑三種顏色,給人鮮明的愉悅感。 竹雕和骨角雕,多用於小件的器物,如竹耳 飾、火藥罐、骨製髮簪等。;陶 器;織繡(一);珠工--盛行於排灣、魯凱和泰雅族。泰雅人將貝殼切成 圓筒形細片,磨成貝珠,用線串成珠串縫在衣服上成為 珠衣或珠群。排灣、魯凱族則用橙、黃、綠等小玻璃珠 為材料,縫於衣服上作為裝飾。 刺繡--各族採用的紋樣不一,魯凱族的繡法有十字繡、直線繡、緞面繡、鎖鍊繡等多種,紋樣則有菱形、三角、花葉、階梯形等紋。;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