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外的交往和冲突1.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中外的交往和冲突1

同学们现在聆听的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一首《澳门》。 组诗《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题理解 中外的交往是指: 中外的冲突是指:;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派遣郑和下西洋。 2、( )年,郑和舰队从(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到1433年, 郑和先后( )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沿 岸和(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 )世纪。郑和的远航,促进 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联系,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往来。 3、(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 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 他们为( )。明政府派( )到浙东沿海抗倭。在人民群众的大力 支持下,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清除,他也被誉为( )。 4、从( )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 )年,( )殖民者以租借的名义,攫取了我国( )的居住权。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我国古代 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事件;观 察 《郑和下西洋》图: 指出 ①出发地 ②最远到达的地方;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附近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三宝石刻雕像。 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村。; 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完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 明代杰出的军 事家,抗倭的民族 英雄,字元敬,登 州(今山东蓬莱)人。 出身将门,17岁承 袭父职,担负起防 御倭寇的任务。戚 继光先后在山东、 浙江、福建沿海抗 倭,并取得了决定 性的胜利,率领的 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 俞大猷等同为抗倭 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抗倭抗倭英雄戚继光_标清.flv (1)什么是“倭寇”? (2)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3)了解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 (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2)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 (3)澳门回归的时间;本课知识小结;选择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的这句话中的“海波平”是指 A 建筑海塘,防止海潮 B 扫平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 C 四海统一,国家安定 D 海上风平浪静,以便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皇帝支持 B 造船技术高超 C 航海技术的提高 D 国力强盛 (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炫耀国力的强大 B 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 发展海外贸易 D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4)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中将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七 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被哪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