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0中国建筑发展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_0中国建筑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 仰韶文化 ——仰韶村、半坡村 2. 龙山文化 :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3. 河姆渡文化 :干阑式建筑 、榫卯构造 4. 细石器文化 :神庙与祭坛 ;;;;;主要成就: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木构榫卯十分精巧;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了运用斗拱的滥觞;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既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许多特点,都已经初见端倪。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现在的河南西部一带; 殿堂内柱列整齐,前后左右对应,开间统一,木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座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遗址中没有发现瓦件,构筑方式应当是“茅茨土阶”形态??这个宫殿开创了中国宫殿的先河。表明了华夏文明初始阶段大型建筑采用的是“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单体殿屋内部已经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是门、堂、回廊的布局,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向定型化。;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地区,商是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开始出现一甲骨文为载体的文字记载,有灿烂的青铜工艺,手工业分工已经非常明显,大量奴隶集中劳动,这些都促进了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 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湖北黄阪宫殿遗址中商时期一个诸侯国的宫殿遗址。建筑周边檐柱内有四间木骨泥墙的居室。; 小屯殷墟宫殿遗址:未发现瓦,应当仍然采用“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遗址中有“铜踬”出土,显示木柱已经从栽柱演进为露明柱的迹象,表明上部木构的稳定性有了进步。;小城;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市朝一夫。”——战国《考工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屋顶已经采用瓦。整个建筑南北长45米,东西长32米,规模并不大,但是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但这时在建筑上使用的 瓦的数量比较少。;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瓦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召陈建筑遗址中出土的瓦件: 改进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延长了屋顶的使用寿命,并由于加重了屋顶的荷载从而成为构架发展的一种推力。;;;;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的私有田大量出现,努力社会的井田制日益崩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 ;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 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 《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 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 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一、战国(前475~前221年) ;? 2、? 台榭建筑普及 ◆ 建筑实例: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高台建筑、阁道(飞陛) ;3、大型建筑工程 ◆ 都江堰 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修筑,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 长城;4、建筑技术 ◆ 铁器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斧、锯、锥、凿等工具 ◆ 多种榫卯形式,早期“平榫”,战国时期“燕尾榫”。 ◆ 筒瓦、板瓦广泛使用。 ;浙江绍兴战国铜屋;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修长城、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 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 2.建筑状况: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