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剧-行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doc
川剧:行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
川剧:行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
从来不开会的余秋雨开会了。2010年11月22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魏明伦从事文艺60周年祝贺活动在成都拉开帷幕,余秋雨在座谈会上一坐就是3个小时。
23年前,余秋雨曾以一篇《魏明伦的意义》对魏明伦的戏剧创新表示热烈支持,如今再次审读魏明伦的余秋雨如此感慨:他的作品与中国戏剧史上的元杂剧有一种呼应力,和大地、民众、普通观众联系在一起,又把知识分子的情怀通过民间的转折喷涌而出这是他的作品特别有生命力的原因。
魏明伦,这位见证川剧起伏兴衰的巴蜀鬼才,在其从艺60周年之际,再次掀起了关于川剧振兴的讨论。
鬼才已不可复制
魏明伦的60年艺术人生,与振兴川剧28年息息相关。
1982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的方针,魏明伦也生逢其时,以一系列精品力作串起了川剧金链条:不仅催生了一批名导演、名演员,还赋予了川剧这个古老剧种新的市场活力。《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巴山秀才》《变脸》《夕照祁山》,戏戏掀狂澜,台台引话题。
然而,巴蜀鬼才不可复制,川剧盛景风光难再。近年来,年届七旬的魏明伦已经在川剧创作领域封笔。尽管很多人都希望魏明伦在川剧创作中再出新篇,但魏明伦也有无奈,他曾对媒体如此实话实说:首先,只写川剧怎么生活呢?当初写的川剧《变脸》引起很大反响,但他通过永久演出的授权合同只拿到了1.5万元,仅这1.5万元,这十年我怎么生活呢?其次,要想将自己想说的东西告诉社会,通过戏剧这个渠道,太难了。
在魏明伦从艺60周年座谈会上,96岁高龄的马识途对魏明伦的选择表示理解,魏明伦精力没有集中放到戏曲创作上,不仅是他个人的转向,也是中国艺术界的情况促使他如此。马识途说,过去的剧本创作者,可以从演出收入中分成,但后来这个传统没有了,不能靠写剧本来生活,成为掣肘川剧发展的一大因素。
作为川剧界的标志性人物,鬼才尚且如此,川剧的发展状况可见一斑。
与魏明伦作品频频引起轰动、川剧名角在国内频频获得大奖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走入20世纪90年代后,作为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的川剧,院团已从1979年的126个减至44个,而其中的13个院团人数在15人以下,19个院团人数在25人以下,有的只是挂牌院团而已。全省县级剧团几乎为零,能坚持常年演出川剧的市级剧团极为少见。创作人才、演出人才都出现了断层现象,现状令人堪忧啊。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感叹道。
川剧,该怎么办?川剧,今后的路在何方?
审视墙外香现象
2010年12月4日,成都宽窄巷子某家川西特色的饭馆里,刚到成都的四川大学土耳其留学生欧德睁大了眼睛,津津有味地看着饭馆舞台上的川剧表演。真是太奇妙了!面对欧德痴迷的神情,陪同的几位川大学生不禁抿嘴而笑。你们常来看这样的表演吧?欧德问,而得到的回应,是清一色的摇头。你们缺乏对本土文化的热情。这一次,轮到了欧德摇头。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用在川剧上,恰如其分。在成都的锦江剧场、悦来茶馆、宽窄巷子、锦里等文化场所,观看川剧表演几乎成为一种接待手段。我们就是让外地朋友感受一下四川特色的东西,平时都不怎么来的,他们看得兴致盎然,我们却觉得索然无味。省内某知名公司总经理王永波如是说。
墙外香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彭东焕说,苏州本地人几乎不听苏州评弹,北京人也不爱欣赏京韵大鼓,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曲艺,消费群体却是由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国人为主体。
在许多人看来,川剧的荣誉和掌声,确实来自于外部,而非自身。咱们的作品只要出去参评,一定获得大奖。杜建华自信地表示。陈智林、崔光丽、陈巧茹、刘萍、何苓、刘谊数量高达16位的川剧梅花奖得主,也证明着川剧在全国戏曲界的地位。
墙外香,还香出了国门,香出了滋味。
2007年5月,改编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川剧《火焰山》,赴法国南希市参加欧洲Passage艺术节,这是四川省川剧院首次海外大型商演。《火焰山》以其诙谐的表演、老到的唱功和精彩的绝活让欧洲观众叫好不迭。在卢森堡、法国、瑞士等国的13场演出,场场爆满,广受好评。
继《火焰山》之后,历经三年创作排练的神话川剧《镜花缘》再度在欧洲刮起川剧旋风。2010年3月23日晚,《镜花缘》在欧洲卢森堡卡昂剧院首演,连续上演4场后,剧组于3月27日前往去国桑贝利,进行了为期5天的演出,欧洲观众对精彩的演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长时间的喝彩声。在剧组赴瑞士梅基耶尔展开巡演前,演出预售票就已售出一万余张
川剧人要从艺术家变成企业家。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说。
墙外香固然赢得了喝彩和掌声,但根植于本土的艺术,还是需要本土的滋养,才能有长盛不衰的希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