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深山18年坚守撑起悬崖小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照深山18年坚守撑起悬崖小学.doc

PAGE  PAGE 6 烛照深山18年坚守撑起悬崖小学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苍茫大凉山,险峻彝山寨。四川省大凉山甘洛县二坪村已经融化于那片浩渺的云海中,李桂林和陆建芬的“夫妻学校”就像云海中的航船,满载着彝家人的希望,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扬帆驶去。从大渡河上过吊桥,走羊肠小道至岩脚,再爬山崖,攀5架木制的云梯才能到达二坪村。这里好像一切都与世隔绝,只有一处透着文明的曙光和希望,那就是村里的小学。      高崖上的坚守 花开彝家      1990年,四川省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党委、政府决定恢复停办已10余年的二坪村小学,让当地的孩子重新获得受教育机会。“二坪”是大凉山最边远、最艰险的彝族山寨,位于大渡河峡谷海拔约1800米的悬崖上。   由于环境险恶,公办教师调不去,当地又找不到识字能教书的,只好到外地去聘请。乡村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四处打听,终于找到这位当时25岁,高中毕业的彝族青年李桂林。   当年快开学时,李桂林对父母撒了善意的谎言“我去看看,如果路实在太险,条件实在太差,马上回家!”父母答应了。   听说老师到来,二坪山村沸腾了,同时惊呆了初到这里的李桂林。“此时,一幅凄凉的景象映入我眼帘:老大爷们光着脚,披着毡子,叼着烟斗;老大娘们披着羊皮,背着孩子,衣服破烂,袒胸露乳;七、八岁的孩子不论男女,大都光着屁股,晒得黝黑发亮……”李桂林说:“一股莫名的心酸让我落泪,大家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的同胞还如此贫穷落后,在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决心。”   由于停课时间太长,很多适龄儿童未能入学,1991年急需招进一班新生,学校再次面临缺少老师的困难。整个暑假,李桂林为找老师,几乎跑遍汉源,对方有的嫌工资低,有的说彝族娃儿不好教,有的被山“路”吓退,甚至有人讥笑说:“没人敢去,你只有去请探险家……”   快开学了,李桂林心急如焚,只好动员妻子陆建芬(懂彝、汉语)去二坪代课,妻子深明大义,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陆建芬背着才两岁的大儿子到二坪开始了相夫教子、教学育人的工作,学校就成了他们的家,在二坪一呆就是18年。18年来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有放假才能回去一趟。从老家走到学校整整要花10小时,每次回来,他们总是丈夫背包、妻子背小孩,吃力地爬向二坪。孩子哭大人饿,深一脚、浅一脚爬到攀上木梯时,早已头昏目眩,此时稍有闪失,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朗朗学子读书声中,二坪这个昔日“文盲村”变成今天的“文化村”,谈到这些变化,李桂林激动地说:“当我看到这组数据,总是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做的一切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这种荣誉不能用金钱衡量,是至高无上的。”      有一种感动叫无言情暖大地      18年的教学生涯,他们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阿木以哈是全村出名的调皮鬼,学校上门报名时,他父母说:“孩子太调皮,恐怕惹祸,不能让他读。”别的家长也说:“如果这个娃儿要读,我们的孩子就不读。”李桂林夫妻三番五次动员他家长,做通其它家长的思想工作,让这孩子报名入学。阿木以哈家是村里特困户,李桂林一家把衣服改小给他穿,为他交学费,如今孩子长大成人,在外省打工,常来电话慰问老师。他说:“要不是你们,我就没有今天!”   一个才7个月母亲就离开人世的孩子,父亲在外地结婚安家,全靠爷爷奶奶拉扯长大,家庭非常困难。姐弟俩同时入学后,“我们不知为他俩贴了多少书学费。”李桂林说:“最辛苦的还是妻子,做饭、洗衣带孩子都是她,还要教书。刚进校的小学生,她手把手地教,有的把大小便拉裤子里,要给他们洗,再换上自家孩子的鞋裤。”   1998年,李桂林准备修复危旧校舍。他们夫妻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向乡政府报规划、报预算。他们夫妻配合村民,利用早、晚和星期天义务参加劳动,手上磨起大泡,从山顶背沙子、从大渡河边背水泥和石灰。乡干部开玩笑说:“二坪村把你们当民工了……”经过千辛万苦,一座崭新的水泥砖混小青瓦房于2000年1月竣工,校舍、厕所仅花10800元。   新学校建成那天,二坪村上空才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孩子们见到真实的国旗,无比激动和自豪。村民们兴奋地说:“农业学大寨时见到过红旗,几十年过去了,李老师又让我们见到了……”      奉献背后的故事 辛酸满怀      李桂林和陆建芬都是能人,丈夫以前曾经担任过工厂管理工作、带队承建过公路,也有开矿山的朋友高薪邀请他加盟。妻子聪明伶俐,是经商的好手,她在西班牙定居的弟弟,几次劝她放弃工作,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