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一梅童话:“下雨天也是晴朗的”.doc
PAGE
PAGE 8
王一梅童话:“下雨天也是晴朗的”
王一梅的童话作品,以优雅智慧的童话语言,在幻想境界的无穷尽的变化中,凝聚起对于理想生命状态与和谐精神世界的执著守望。她的童话,坚守着不变的儿童本位,却又将苏吴品性、江南神韵与作家个性展现得绚丽多彩。我以为,她的童话不光有趣,有神,也有“根”。
有灵魂的幻想
童话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幻想境界的创造。以为将生活故事或小说中的人物简单改成动物便是童话了,是对童话艺术的误解。优秀童话作品中的幻想境界既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也有丰富的精神意义。
在堪称王一梅成名作的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中,一只蚂蚁偶然被夹进一本书里,这并不构成幻想境界;但紧接着,这只蚂蚁被压扁了,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而书本里的字被蚂蚁感动,也学着蚂蚁的样子,走起来,动起来,然后又不断地组合成新的故事,这就构成了幻想的境界。这幻想境界的构成,既新鲜而又不失自然,既大胆而又恰到好处,既神秘莫测又能引发美丽想像。它的审美意义就源此而产生。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这些小小的蚂蚁和文字竟然能托起大大的变化无穷的故事;原本呆滞不动的字在蚂蚁的感召下动起来,就获得了生命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小与大、静与动之间的奇妙转化,就形成了这幻想境界里所蕴涵的精神意义。于是这小小的童话,就有了无比宽广的边界,有了活的生命。
在《木偶的森林》这部长篇童话里,幻想境界因其篇幅大而具有不同的层次。作品一开头,那表层的幻想境界就无比地引人入胜。在一个宁静的图书馆里,居然走进来一只熊,熊像人一样安静地读书;当人发现了它是熊的时候,熊悄悄地离开了;然而图书馆的管理员却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熊常常到这里来看书。这里的神秘感是层层递增的,从熊进来看书,到熊突然消失,再到管理员说的话,每一层都给人以超越现实的神奇,每一层都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想像的天地。这就是幻想境界的魅力,也就是它的审美意义之所在。然而它所给予我们的,还有对于人和动物之间相互关系???多种暗示,以及作者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抱憾。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幻想境界的精神意义。它所给予儿童读者的影响和感召,是蕴涵在审美过程中的,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脱离审美过程的灌输和说教。
优秀的童话作家从来不是为幻想而幻想,而总是在幻想中构建着某种灵魂的通道。他们幻想的笔既超越现实,又与现实丝缕相连,在亦真亦幻中勾画着美,寻找着理想。王一梅正是如此。
富有爱心的童话人物
在王一梅的童话作品中,童话人物的性格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执著与坚忍。在她的第一部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中,小鼹鼠米加为了完成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给好朋友尼里发明一台洗衣机――而独自远行,锲而不舍,直到实现梦想才返回家乡。在她的另一部长篇童话《住在雨街的猫》里,雷莎太太为了等待出海远航的船长,放弃了女巫的身份、法术和所有的财富,住进雨街的小楼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直到去世;雷莎太太死后,黑猫阿洛接替雷莎太太,守护着小楼,继续着漫长的等待,等待那一封来自大海的信。还有长篇童话《木偶的森林》里的阿汤先生和木偶人罗里,甚至那棵被砍伐后留下的橡树墩,都无不具备着执著坚忍的个性,长久地坚守着某一个目标与梦想。
面对社会文化心态的浮躁与脆弱,王一梅的童话显然是在向儿童读者们彰显一种与浮躁、脆弱相对立、相抗衡的人格与个性。这种人格与个性似乎有些太过传统,也不符合时尚潮流,但它却是美好的,是人类精神经久不变的传承,也是对人类心灵永久的慰藉。
王一梅塑造的童话人物几乎都是富有爱心的。她的童话中很少有极端的反面人物出现,即便有反面人物,也很少做极端的坏事,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常常是柔弱的,如《住在雨街的猫》里的灰衣人和《木偶的森林》里的木偶罗里。因此,王一梅在她的创作中也从不对反面人物痛下杀手,而总是采用温柔的方式去感动他们冰凉的心,使他们也变得善良起来。读王一梅的童话,我们会从头至尾沉浸在爱的暖流中。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没有“恨”作为对立物的爱。
当一种普遍的爱成为童话作家主动的理想和追求时,决不能以为这是一种浅薄;相反,她是作家艺术风格的个性之所在,体现了作家独树一帜的人文追求和艺术境界。王一梅曾这样说,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下雨天也是晴朗的”。这仿佛就像是她的“爱”的宣言,不光要让“爱”照耀快乐的天空,即便在困厄与忧伤的“雨季”中,“爱”的阳光依然明媚。
在当代中国的童话创作中,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成为创作的一个“软肋”;批评者总是责难童话界,推不出能站得住脚的个性化的童话人物形象。然而在王一梅的童话作品中,特别是在她的长篇童话中,对于个性化的童话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作者倾力追求的目标。在她的《鼹鼠的月亮河》里,王一梅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不循规蹈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