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的政治论与公文的艺术化 ——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doc
文学的政治论与公文的艺术化 ——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
【 英文 标题】Political Literature and Artistic Official Documents——Multiple Study betents
LIU Ming-hua
(Department of Chinese,South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 内容 提要】 中国 文学有着关心 政治 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因为远离文学创作,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华。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古代公文文采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 要 题】百家文论
【英文摘要】 The re is a tradition about caring for politics in Chinese literature.The ents because they are far from literature.The civil officials in ancient times oportant reas-on that the official documents ents/political/artistic
【 正 ??】
中图分类号:I209.42 四、公文:文学的泛化与 政治 的 艺术 化
中国 文章体裁式样之多,在世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文章与文学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本无严格界限。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文学的独立,也并不会使公文或今天看来属于非文学的文字完全失去文采。正好相反,文学因素在非文学作品及公文中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文史哲不分的传统看法,主要即指文体上的区别。古代文人在文学中要充分表达政治理想和政治见解,在公文或官样文字中又尽量表现文学才华,这就是“文学的泛化与政治的艺术化”,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史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 现代 学科分类中,政治是一门专门之学。在人类 社会 生活中,无论古今中外,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这里所说的政治的艺术化,是指政治生活中的文学性表现。在古代社会,有关政治生活的许多 内容 ,在文字表达时常常富有“艺术性”。与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相联系的战争宣言,可以写成一篇传颂千古的美文,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就是一个例子。深刻批判自己德治不佳向天下人谢罪的皇帝罪己诏,也可以写得让人感动而原谅,消解一场政治危机,如陆贽起草的唐德宗罪己诏《奉天改元大赦制》。大臣的奏议,衙门的判决书,官方的文告……无不表现着执笔者的文采。这就是政治艺术化的内涵,也可以说是公文的艺术化。
公文的艺术化说明一个 问题 :古代社会的官员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要担任高级职务,没有文化是很困难的。嫡传的皇帝一般都有文化,他们从小就接受严格和系统的 教育 。但皇帝不必自己动手写作公文,所以他必须挑选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进入自己的写作班子,专门撰写各类公文。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公文艺术化即公文文采斐然的重要原因。文人作官后,因为远离文学创作,只好在公文中表现自己的才华。白居易说:“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3](卷430,读谢灵运诗,p4742)说的是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诗人将目光转向 自然 ,将才华倾泻于山水。从政愿望实现后的文人,因其生活环境的决定,其文学才华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公文。
公文的艺术化还与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骈文为公文和 应用 文的载体有关。在骈文作为公文的 时代 ,不会作骈文的人,送上门的高级职务也不敢担任。在四六体的公文中,“判牍”一类文字值得一提。判牍是官方文书,例用四六,又要当庭宣读,因而最好是要当事人听明白,应该写得较为易懂。但实际上,判词大多写得古雅。在这里,文章纯然是一种形式。宣判的结论是明确的:该罚该杀,准与不准……当事人应该清楚。而文章则不妨卖弄一下判官的才华。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载书生杨志坚,嗜学而贫,其妻厌之,要求离婚。颜真卿判曰:“王尊之廪既虚,岂欢黄卷;朱叟之妻必去,宁见锦衣?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必多。”引经据典,只是不准离婚,当地百姓记得最清楚的是这妇人被痛打了一顿。白居易做官写有百判,当事人多为普通百姓,判词全用四六写成。他写诗务求“老妪能解”,判词却对偶精工,使事用典,一点也不通俗。可见四六公文尚华丽不求质实是一种习惯。
在公文中,最难写的是罪己诏,这是皇帝向天下人认错的文章。中国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观念,遇到战争频繁,天旱水灾,瘟疫饥馑,皇帝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