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盈盈清水来润泽千万家.doc
PAGE
PAGE 5
盈盈清水来润泽千万家
杏花春雨,是人们心目中的江南。黄土沟壑,是多数人印象中的西北。造成这种截然反差的决定因素,无疑是水。
水,对于身处西北内陆的人们,有着江南人无法想象的特殊意义。
深入内陆的甘肃省,尽管有温润如玉的甘南草原,有祁连山雪峰滋养的片片绿洲,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甘肃中部地区,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1%。
干旱缺水,水苦水咸,已经让这里的农民煎熬了太多年!经水利部门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评估,甘肃省农村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52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2%。
党和政府一直牵挂着饮水困难的农村群众。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集雨水窖建设,到2000年推行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让群众吃上水一直是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9年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列为为民承诺的实事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甘肃省累计投入资金98.6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6069处,水窖、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8.17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25.8%提高到2015年的80%,彻底解决了纳入规划的15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及规划外81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在甘肃民生水利的辉煌画卷上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河注水”传说的现代演绎
在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坊间一直流传着“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秦末汉初,由于连年的征战和干旱,当时的上?城一片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天河之水倾泻而入地面裂开的一条大缝,形成 “天水湖”。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后来,汉武帝听到这个传说,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传说寄托着当地居民对水的美好期望,实际上反映的是天水缺水的历史事实。”天水市水务局副局长裴具田告诉记者,“200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启动时,天水市农村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普及率很低,群众吃水非常困难,大多数地区农村群众直接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受到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今年49岁的赵会满,家住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王李村,在赵会满的成长记忆里,吃水一直是家里的大事。他十几岁就开始每天下山排队担水,担来的水不仅口感很差,也不够用。2015年11月,赵会满家的扁担永远“退休”了。“自来水不但接到院子里,而且24小时都有水!”赵会满拧开水龙头,哗哗流水的声音好似跳动的音符让他脸上显得十分兴奋。
对于麦积区渭南镇霍岘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自来水通到校园里,意味着费力从蓄水池压水的日子与他们渐行渐远,郎朗的读书声、清脆的欢笑声开始交替回荡在这座山区小学的校园上空。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借靠近麦积山石窟景区的地理优势,麦积区麦积镇贾河村的村民纷纷建起了农家乐。有了24小时不间断的自来水,村民家里和开办的农家乐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仅方便了自己的生活,还大大提高了农家乐的吸引力。
麦积区渭南供水工程管理站坐落在一面山坡之上,这里环境幽美、设备先进、管理高效,与周围满眼的丘陵沟壑格格不入。
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站长王学勇告诉记者:“针对当地水质较差的水源特性,渭南供水工程引进了甘肃省最先进的RO膜水净化设备,并通过全自动无线运行控制系统对水质、水量进行全天候监测,为水质安全上了双保险。”
“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后,当地氟斑牙病、大骨节病、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户均年节省医药费支出1000元左右。”麦积区水务局副局长马鹏飞说。
“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不干张家川。”张家川是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回族自治县,虽然叫“川”,其实并没有河,是一个典型的干旱缺水县。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甘肃省水利厅、天水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陆续建成了以东峡、石峡两座水库为主要水源,以六道梁为重点的跨乡镇、跨流域,覆盖全县的六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彻底告别了肩挑畜驮、集雨饮水的历史。”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马利目介绍。
“以前每天天没亮,就和乡亲们一起去挑水,挑来的水要先倒进水窖经过沉淀后才敢用,一家七口人,加上养了一头牛,用水非常紧张。现在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乡周家村村民高三妮向记者介绍的同时不忘拧开水龙头“显摆”了一下她家的自来水。
“清凉凉的甜水者哎哟,上呀山来?剑话⒏缬窗⒚?剑?愁眉,愁眉展了?剑 闭馐窃?经长期备受饮水困扰的张家川群众喝上汩汩清水后创作的一首花儿,反映了张家川33万回汉群众实现饮水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