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收藏渐热 潜在价值凸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织绣收藏渐热 潜在价值凸现.doc

PAGE  PAGE 4 织绣收藏渐热 潜在价值凸现      中国嘉德在去年的春拍会上专门组织了一场全球第一个中国丝织品的拍卖专场,拍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3件拍品总成交4423万元人民币,达到了90%的高成交率和超出底价两倍的总成交额。从拍卖会上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丝织绣品越来越受到藏家的关注。和中国书画不同,中国瓷器及丝织品一直是以海外市场为重头,嘉德拍卖专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买家来自海外,其余都是内地买家,证明内地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成长。   从宫廷龙袍、官补,到民间绣幔、绣画、扇套、香囊……一件件的传世之作无不展现着中国丝织绣技的魅力。中国的织绣品种到底有多少?细分的话是没有确切数字的。最初的刺绣和丝织锦缎并列,所谓“锦绣”,这样排列组合下去就多了。明代是中国织绣工艺的高峰期,有人统计过《红楼??》里面写到的日用绣品,大约有40几种,7000多件,比如:绣衣、绣袍、绣裤、绣鞋、绣褥、绣帐、绣靠背、绣毯、绣椅搭、绣帘、绣幔、绣墩、绣旌、绣茵、绣靴、绣绦、绣带、绣床裙、绣裙、绣帕、绣香囊、绣巾、绣幕、绣凤銮、绣枕、绣荷包、绣桌围、绣盘、绣幄等等,但这也只是一个大貌。不过从历代的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织绣发展大体是沿着这样一条线:先是刺绣衣裳,然后扩展到刺绣起居的日用品,最后才是观赏品――后者主要是由于文人的参与,大致在唐宋期间形成,和书法、绘画结合得比较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的新种类,比如绣画。   在嘉德的这个专场,日用和观赏的两支脉络和它们的市场价值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展示。日用品一脉,有宫廷和民间之分。宫廷绣品内容千篇一律,都是龙凤蟒、日月云海之类,但绣工精美,往往用“满地绣”即各色丝线和金线绣满全部衣料,不露底色。这些图案除了富丽豪华,还是一种王权至上的象征,像在《明史?兴服志》中,就记载了对皇帝、皇后、太子、王妃和各级文武官员服装所规定的花纹题材,比如皇帝只能穿玄衣黄裳,上面刺绣日月等十种花纹。嘉德丝织品专场有一件明代“藏青织金锦蟒袍”,材料为纬起花妆花缎,用捻金线挖织蟒纹,袖口和下摆则织海水江牙纹,气势端凝,最后成交价52.8万元。还有成交价高达69.3万元的清雍正“明黄缎地绣万寿金龙纹袍料”,嘉德的鉴定专家认为是一件难得的精品。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期间所留文物不但少见,而且大多工艺精美,以这件袍料为例,从缎的织密度、捻金线的均匀到绣工之精湛,专家评判都比乾隆朝的龙袍高出一个等级:盘金绣九条五爪龙纹形态生动,龙袍下端的立水有水波效果,而不是清中后期的直线形,整个龙袍晕色自如。民间用品的品种则主要是绣衣、椅披、帷幔、扇套和香囊,图案比宫廷用品生动新鲜活泼得多,内容无所禁忌,求好看和口彩吉祥就是了。   观赏绣品的市场价值一般来说高于日用绣品。嘉德专场的最高成交价550万元就是由元-明时期的“彩绣十八尊者册页”创下。元明时期留下了不少以十八尊者为主题的同类绣品,在故宫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都有收藏。明代“韩希孟花鸟册页”以165万元成交,是难见的顾绣珍品。顾绣,指明代嘉靖年间上海顾名世一家所代表的刺绣技法和风格,韩希孟即他的孙辈媳妇。她善画工绣,摹绣宋、元名画尤为神妙, “使人不辨为绣为画”,又被人称为韩媛绣,画家董其昌称其为“针圣”。她的绣品文人味浓厚,在拍卖市场上是极为受宠的。   对于织绣品的鉴定,基本不需要考虑质料的真假和作伪问题,一是作伪难度和成本太高,另外这块市场也还没有热到争相造假逐利的程度。至于在中国书画收藏中相对重要的尺寸,对于织绣收藏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尤其是服装、绣囊和扇套等饰品,更难用大小来区分高低。   织绣品鉴定的要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年代、品种和品相。   1.年代:对收藏者来说,年代愈早的织绣品价值越高。但是丝织品容易毁损,所以我们目前能见到的唐宋元绣基本为出土所得,多被博物馆收藏,民间难得一见,就算找到一般品相也极差,残片为多。我们常见的织绣品大都集中在明清两代。总的来说,后期织绣的艺术价值不如前期。比如缂丝,宋代缂丝肯定胜明代,明代又远胜清代,而清的康、雍、乾三朝又胜清后期。同样一件清代龙袍,雍正朝的可以是乾隆朝的几倍价值,晚清就几乎少有珍品了。   2.品种:大体上,欣赏品要高于实用品,服装要高于匹料。服装中,袍胜于裙袄,龙袍等宫廷之物和官服又胜于民间服装。装饰品中,明清官服上的补子最受欢迎,因为武补少于文补,所以武补又稀??一些。缂丝质地则是织绣品中最受青睐的,缎、锦逊之,棉、绸、纱又次一等。 织绣作品也有名家,但往往不落款,所以名家有款之作价格会上扬数倍。   3.品相:因为织绣易于褪色损坏而难以修复,所以品相尤其重要。残片的价格和整品无法相提并论,即便藏品年代远古,也是研究价值远远大于收藏价值。如果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