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9
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
分封制
(1)分封对象:王族(分封制的主体,代表国家是最东北的燕、最东部的鲁)、功臣(代表国家齐,典型例题,哪些省份的简称是分封制的遗留,主要考察齐鲁大地山东和三晋之地山西)、先代贵族(代表国家宋,是商朝旧贵族的封地)。
(2)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
(3)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典型考题: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反映了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同时也反映了后期周天子权威的削弱)。
(4)积极作用: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消极影响:后来随着实力变化(原因是铁犁牛耕出现、各国变法等),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角度是诸侯与诸侯之间),周天子的权威逐渐消弱(角度是诸侯与天子之间)。
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4)意义:宗法制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宗谱、亲情一类题目往往选宗法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1)神权与王权结合(商代的祭祀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中的同姓宗族、宗法制都与之相关);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周代的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到秦代才实现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b)
(1)到公元前221年(笼统纪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而非早期),秦国先后兼并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巩固疆域的措施(分北方、岭南、西南三个区域):
北: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直道(自九原至甘泉),加强北部边防;
岭南: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最终平定岭南,并在岭南设郡,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统一的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混战局面,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
郡县制
(1)出现和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立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机构和官员设置:“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与三公的分权模式类似)。郡下设县(少数民族地区称道),之下为乡、里、亭。
(3)郡县制最大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反复和恢复:西汉初年曾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来逐渐消除“国”,恢复郡县制,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皇帝制度
(1)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皇权的特点是至高无上。
(2)为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秦朝设立丞相和明朝废除丞相都是要巩固君主专制)、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即三公九卿制。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
(1)设置:西汉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易错点:十三州最初设立时非行政区;典型考题,“只许州官放火”的“州官”最早设立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
【2】唐朝三朝六部制 (b)
(1)设置: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三省互相制约,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后来又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三省宰相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专权和效率两个角度)
【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
(1)设置:宋代设中书门下(即政事堂),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后来为分割相权,又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
(2)影响,意义、角度与唐代相似。各部门互相制约,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众人在中书门下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
【4】元朝的行省制度 (b)
(1)设置:元代设置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十个行中书省(浙江当时属于江浙行省),即行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课件.ppt VIP
-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课件.pptx VIP
- 前交叉韧带损伤学习课件.pptx VIP
- GeForce GTX 1070Ti显卡电路图纸参考 PG411 Rev A00.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北京(主编杨力)(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一汽-奔腾B50-产品使用说明书-奔腾B50 2014款1.6MT伙伴-CA7165MT4-B50伙伴用户手册.pdf VIP
-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压轴题突破专项(苏科版)06平行四边形(五大题型,45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 角膜地形图与圆锥角膜.ppt VIP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