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行为明显不当.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论行政行为 “明显不当” 何 海 波  内容提要: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增加了 “明显不当”这一审查根据,法院对行 政裁量合理性的审查由此得到立法确认。行政诉讼法总则维持了合法性审查的表 述,体现了 “实质合法”的观念,在此意义上,行政行为明显不当也属于违法。为 维护司法审查根据之间的和谐,明显不当根据的适用范围最好限于针对行政行为处 理方式问题的裁量;滥用职权根据则回归原位,限于行政机关违背法律目的、恶意 行使权力的情形。行政行为是否 “不当”,应当依据法定考虑因素、行政法原则、 执法指南等相对客观的标准作出判断,执法者不能放弃其根据具体情境作出裁量的 义务。裁量不当是否 “明显”,应当以一个通情达理、了解情况的人为标准来判 断,要注意给行政机关以充足的裁量空间。法院在承担起监督行政职责的同时,也 要对行政裁量予以应有的尊让。 关键词:行政诉讼 审查标准 明显不当 合理性审查 实质合法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司法审查根据增加了 “明显不当”一项,法院对行政行为合 理性问题的审查由此得到立法确认。由此,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行政行为 “明显不当” 属于违法吗?行政程序、事实认定和适用条件的问题,都可以适用这个根据吗?当与不当、 是否明显,又凭什么来判断?这些问题,有些涉及理论说法,有些涉及实践做法,还有些 两者兼而有之。   法院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审查不是一个新问题。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前,学者们就 〔1〕 〔2〕 〔3〕 在 “行政裁量的法律控制”、 “司法裁量的限度”、 “司法审查强度”、 “合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1〕 参见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 功能主义的立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郑春燕:《现代行政中的裁量及其规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 参见朱维究、陈少琼:《司法裁量权与我国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沈岿 《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 1卷,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张旭 勇:《论司法裁量权的成因》,《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 参见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行政审判权纵向范围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蒋红珍、王茜:《比例原则审查强度的类型化操作———以欧盟法判决为解读文本》,《政法论坛》2009年第 1 期;王贵松:《论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强度》,《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 ·70· 论行政行为 “明显不当” 〔4〕 性审查” 等标题下,做过不少讨论。但是,由于当时法律对合理性审查没有全面、明确 的规定,许多研究只是纸上谈兵,与现行立法很可能难以对应。而在行政诉讼法修改后, 学界对上述问题还少有阐述。本文的讨论希望能够减少理解上的分歧和操作中的参差。 一、“明显不当”与合法性审查   长期以来,法院应不应、能不能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是困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对这个问题达成共识,“明显不当”根据与合法性审查是什么关系, 又成为一个新的纠结。    (一)合理性与合法性纠结的来源   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本是一个法理学的问题,行政法学者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它 涉及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加剧了一个存在已 久的理论困惑:法院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审查是合理性审查还是合法性审查,抑或两者 都是?   对于原先行政诉讼法总则所规定的合法性审查,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 “合法性审查为原则,合理性审查为例外”,即原则上法院只应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 应审查其合理性,但在滥用职权、显失公正等例外情形下,也可以对合理性进行审查。〔5〕 另有学者则断言,我国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只限于合法性审查,但合法性审查原则包含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