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江剧艺术的定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龙江剧艺术的定位.doc

谈龙江剧艺术的定位   【摘 要】对于龙江剧这样的新剧种来说,剧本的创作还不同于传统戏曲剧种。传统剧种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其所传承延续下来的大量剧本,资源充足,又可资借鉴,并且,这样的剧本并不负担着剧种向前发展而需要掌控方向的重大导向责任。原因很简单,龙江剧既是新剧种,又是地方剧种,它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给自己的剧种定位。   【关键词】龙江剧;文学创作;定位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46-01   在综合艺术当中,剧本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剧本的风格和样式往往决定着一个剧种的特色。故而,剧本的内涵与风格,既是龙江剧艺术能否兴起,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也是引导龙江剧在全国300余个戏曲剧种的兄弟姊妹中间,认真选择自己的位置,而要走好的关键一步棋。   一、龙江剧创作原则   在《关于进一步创造龙江剧几点意见的报告》中,对龙江剧剧本的未来创作设想已经十分明确,“努力创作现代戏,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创作、改编、整理传统剧目。要充分运用二人转、拉场戏文学剧本表现人物和艺术手法的独特风格,突出地方语言纯朴通俗、生动活泼的特点,逐渐形成有剧种特色的剧本文学。”龙江剧从第一步起始,的确是遵循这个原则去做的。   龙江剧的第一个剧本《寒江关》,就是剧作家刘文彤根据二人转《寒江》改编的。它是在东北民间流传很广的历史故事,写唐代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征讨西域,被番将苏海的兵马围困于锁阳。无奈,派副将姜戌返回寒江关,搬请薛丁山之妻樊梨花,发兵以解重围。身为女中豪杰的樊梨花,抛弃了夫妻之间的个人情感恩怨纠葛,以国家社稷为重,毅然率兵奔赴战场,一举解除锁阳敌兵之围。最终,夫妻团圆,和好如初。   龙江剧《寒江关》的剧本,基本把握并保持了二人转文学的优秀传统,尤其在戏剧人物的塑造上,善于捕捉并突出强调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语言,通俗易懂,生?踊钇茫?说来朗朗上口,如珠似玉,听来抑扬顿挫,亲切自然,极富音乐的韵律和动感,显示出剧种别具一格的地域风采。   应该说,《寒江关》的问世,已经显示出龙江剧戏剧文学所迈出的第一步,已经坚实而有力地扎根于黑土地上。而且,这个剧种的大胆追求方向,及其剧种的自我发展意识,正是在其剧作最初的创作中,已经大量灌输并不断申明了的审美主旨――开放容纳,通俗易懂,保持个性。在这个清晰目标的引导下,龙江剧的剧作不断向前挺进探索。   初战告捷之后,剧作家王浩接着写出了龙江剧《春灵庵》。《春灵庵》的出世,一方面,表现出剧作家对于题材选择的新锐目光,剧作大胆地将剧本既笼罩在江南“梁祝”故事的巨大背景影响之下,又独辟蹊径,从“梁祝”的爱情故事引申出去,另写祝英台不为人所知的其它生活侧面,节外生枝,一样“山花烂漫”;另一方面,则恰如其分地兼容并蓄了东北二人转场景转换的快速,和人物塑造惯常的白描手法,及其戏曲长于抒情写意的优美细胝。分明是摄取“它山之石,攻己之玉”。尤其剧中的唱词,大量地使用排比句、对仗句,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可爱,也努力地想达到龙江剧剧种目标所一直追求的明白如话、演唱上口、词曲入韵的标准。   《春灵庵》的诞生,又从一个侧面生动地体现了龙江剧文学剧本的吸纳精神。一个初创时期的北方戏曲剧种的文学样式,完全摈弃了“南北界线”的设防,不受任何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一个来自“北大荒”的新剧种,开张锣鼓才敲响,就斗胆使用了南方流传久远的传统戏剧题材――梁祝。并且,善于别开生面,取之一点,引申开来,借鸡生蛋。充分发挥了东北地方戏曲母体二人转的包容性、兼并性,一切为我所用的优长,得到了新的诠释,令新生代的龙江剧剧本文学出手不凡。   二、龙江剧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   由刘文彤在二人转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传统戏《双锁山》,及新编历史故事剧《樊梨花》,由王浩创作的反映抗联题材的现代戏《寒梅花》,还有他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农村题材的现代戏《李双双》,及李景莹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农村题材现代戏《龙马精神》,刘文彤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工业题材现代戏《千万不要忘记》等剧目接踵而至,一时间龙江剧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个高潮。   这一阶段的龙江剧剧本创作,显示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定了剧种发展的大目标,没有任何顾虑地博采众长,无论南方北方的故事,不管古代现代的题材,只要是进入了龙江剧文学的创作视野之中,一律按照本剧种的艺术呈现要求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加工改造”。   在龙江剧戏剧文学的潜在意识当中,十分强调其地方性、民族性总体艺术风格的呈现和张扬。同时,也特别注重把握剧本文学色彩的世俗化、平民化。在剧作家驾驭一切不同题材的同时,以贴近社会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反映地域风情,呈现鲜活人物,为其剧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真正展示了龙江剧剧作博大宽容、吐故纳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