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闻精品化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新闻精品化之路.doc

走新闻精品化之路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于2003年10月21日揭晓。《苏州日报》又有两件作品荣膺这一奖项,其中2002年12月9日一版版面获二等奖,消息《昆山:全球化催生金蛋(主)每天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出口1000万美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副)》获三等奖,而在2002年的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苏州日报》首次打破零的记录,一举夺得2个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也是一个版面二等奖,一个消息三等奖。   摘取中国新闻奖,想必是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的心愿。多少年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虽心有奢望,但总感不可企及。一直在努力的我们终于在2002年圆梦,且是双奖同至,大喜过望。而2003年又再次夺奖,同样是花开两枝,我们深知这份荣誉的份量,也深知它的来之不易。   不少同行纷纷祝贺,甚至前来取经,惴惴不安中我们也有几分欣慰。多少年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埋头苦干,今日终有回报。近年来,苏州日报社以报立业,以报兴社,全力以报为中心,响亮地提出“新闻宣传精品化,报业经营产业化,内容管理企业化”的口号。在新闻宣传上,《苏州日报》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到报纸整体包装,不断形成新的突破,尤其是矢志不渝实施“精品工程”,在报纸整体质量大提升的同时,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也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党报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主流媒体的地位得到巩固。透过《苏州日报》获奖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到精品化之路的大体轨迹。      一、以改版为抓手,每年调整版面设置,在否定自我中超越自我。   一张报纸的版面设置相当于一座城市的基本格局,要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和专副刊也就相当于什么地方为住宅区,什么地方为商贸区、工业园区。城市的发展需规划先行,有了好的布局也就有了准确的定位和足够的发展空间。报纸何尝不是如此?科学合理的版面设置不仅能使新闻形成有秩序、有规模的供给,而且对采编人员提供了一个坐标。   从1999年的对开8版到如今的对开16版,《苏州日报》不但扩展增容,更在于一次次将内容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结构。日出8版时,分别为4个新闻版和一张4版周刊,其中4个新闻版中还有1个副刊、理论版,报纸新闻量不足5%。随之,我们扩至12版,扩版部分皆为新闻版。而现在16版的《苏州日报》,新闻容量已占四分之三,从要闻、都市新闻、地方新闻到娱乐新闻、视点新闻,分门别类提供了让新闻唱主角的舞台和空间,而每天另外一个生活服务类周刊只是处于“附件地位”。之所以要形成这样一个结构,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新闻是日报的生命,也是日报的优势。让新闻唱主角,不仅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产生新闻精品。   每年我们总要进行一次或大或小的改版。即使不扩版,也要在内容设置上作出调整。在向读者发出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委会酌情研究,让不合时宜、不合读者口味的版面及时寿终正寝,让读者有需求的内容形成新的版面。      二、以读者需求为取向,开掘新闻源,拓展报道面,使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   有了足够的舞台,相应的问题是新闻如何唱主角了。传统的报道方式是消息、通讯、言论三道大菜,且是传统的制作方式,以至多少文章都进入了一个模式,面目可憎,令人起腻。在版面用稿的选择上,党报要闻版常常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充斥,位置按职务大小排列,不敢越雷池一步。头条稿件则大多是大而无当的工作化成绩报道,味同嚼蜡,了无生气。   当然这是多少年来的一贯做法,不少采编人员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要改变这一现状难度不小,也非一日之功。但我们认清了“三贴近”的理,认准了读者需求这条道,便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前行。一是拿会议新闻开刀,二是封杀没有新闻性的工作化报道。会议新闻的改革除了量上控制、高度降低外,重在打破程式,凸现新闻信息。万事开头难,在一些记者很难适应这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决不迁就,发回重写,部主任和总编辑都认真修改,不少稿件从行文到标题反复“整容”。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如今会议新闻的老套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土崩瓦解。工作化的报道大多出现在条线记者的身上,在坚决“抢毙”这类稿件的同时,我们仔细地帮助记者找出其中的新闻点,指导其削繁就简,去粗取精。同样也是习惯成自然,如今记者偶尔要是发篇工作化痕迹太重的稿件,他自己都感到汗颜。   当今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十分鲜明的,没有新闻性的报道他肯定一扫而过。所以,即使是上级指定的宣传内容或配合性宣传报道,他们也是千方百计在领导宣传意图和读者阅读需求的结合点上切入,以求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所幸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达成了共识,所以操作起来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为了改变新闻的单一单调,我们十分鼓励采编人员创造性地工作,提倡边缘题材和交叉题材,提倡文字的鲜活和个性。消息中不妨有点散文的笔调,有点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