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庙边铜锣柱村.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庙边铜锣柱村.doc

走进庙边铜锣柱村   端芬华侨众多,侨村也多,洋楼林立。梅家大院、翁家楼、庙边小学、汶秧村等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眼球,也是摄影发烧友施展拳脚的好地方。然而,不被人们熟悉的庙边铜锣柱村又别有一番风采。   铜锣柱村环境优美,村前的池水清澈,村后翠竹层层,古榕枝繁叶茂,整条村庄干净整洁,是典型的南方村庄。乡间点缀几间洋楼,则是侨乡特色,然而铜锣柱村的几家洋楼更散发着几分书香,令人向往。      在铜锣柱村有三栋洋楼呈犄角分布,风格迥然不同,良琳家塾朴实内敛,良赞寄庐空灵张扬,良杏别墅堂皇沉稳。良赞寄庐立在村边,庐顶的亭子最能体现它的建筑风格:庐顶是圆顶八角亭,8根柱子远远看去,纤细柔如,微风吹过,好像即将随风而舞。令人惊喜的是,在嵌有“良赞寄庐”顶饰的两侧有两只憨态可掬的石狮,惟妙惟肖,经过近80年的风雨洗礼,虽然墙体的花饰已部分剥落,但两只小石狮却神情依然,不能不叹服建筑设计者的功底。良琳家塾最可称道的地方也是两只水泥浮雕的狮子。浮雕位于洋楼正门上方,以红色为底子,上面雕有绿叶、红花、白色的岩石、金色的狮子,还有藤条、小鸟,整幅浮雕画面丰富、生动。   最值得称道是雍容华贵的良杏别墅。良杏别墅以柱子见长,它用柱比较“铺张”,仅仅首层的正面就有6根爱奥尼亚式柱子,“铺张”但是不觉得拥挤,感觉高贵、堂皇。体现良杏别墅用柱“铺张”的还有顶层两侧的亭子,一个亭子有7根柱子,看似亭子其实已经失去了亭子的功用,只是用来装饰、点缀整栋洋楼。   良赞寄庐建于1928年,而良杏别墅建于1938年。在铜锣柱村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叫贤活书室,加上良琳家塾,这四栋洋楼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杏别墅、良赞寄庐、良琳家塾三栋楼的主人陈良琳、陈良赞、陈良杏其实是三兄弟,陈贤活是他们的父亲,听村中老人说,陈贤活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让5个孩子(其中一子夭亡)全部入私塾读书,在当时很多人送自己的孩子出洋打工时,陈贤活却让孩子们入学读书,可见他眼光独特,其中长子陈良瑞成为秀才。等孩子们长大后,均到了美国,虽然初到美国比较艰苦,但是因为有知识,很快在美国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差事。回国后,三子盖起洋楼,为了纪念父亲的重教之风,故命名“贤活书室”、“良琳家塾”,也以示后人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书香绕村,也影响着后辈,铜锣柱村还有一幢比较现代的洋楼――达荣祖馆,是铜锣柱村的文化楼,“达德书香在,荣华富贵来”便是这幢楼的两幅对联,由新西兰华侨陈景鹏、阮肖娟伉俪捐资15万元人民币于去年倡建,希望书香继续在铜锣柱村弥漫。陈景鹏、阮肖娟伉俪祖籍分别为铜锣柱村与模范村,一直侨居新西兰基士彬市,是当地的商界精英。1982年以来,他们先后在两村捐资兴办学校、建设文明村、修筑水泥路、改造村容村貌,资助端芬镇建医院、敬老院、凤山公园等。陈景鹏、阮肖娟伉俪获得了“振兴台山贡献奖”,端芬镇政府为其颁发了“捐办公益事业贡献奖”。 2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