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忆五哥程懋筠.doc
追忆五哥程懋筠
声乐教育家程希逸教授亲述笔录
关于我堂兄程懋筠,他的生平作品等学术方面的建树,早有业内专家学者评说,我对此毋庸多言。我愿意将我多年来保存的回忆献给大家,尽管只是堂兄早年生活的一些琐碎片断。
飘不尽的门第书香
说起五哥程懋筠,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程氏家族了。程家是一个大家族,世代书香。我们的高祖三兄弟皆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一品。现在我的家乡江西南昌新建县,还能见到当时的程家大院。程家历代崇文重教。而近代跨入音乐殿堂向艺术方面发展的,五哥程懋筠是第一人。自他之后,程家平添一支音乐队伍:我们的侄女程浩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堂弟程思三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任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女儿泰尔、宁尔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担任钢琴、作曲教学工作;长子程应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在哈尔滨师大音乐系任教;二儿子张坚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在成都战旗歌舞团任艺术指导。我本人终生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也是受五哥的影响。
抛不去的创作才华
上世纪30年代初,我在南京读小学尚未毕业,那时懋筠五哥年轻有为,已在南京大学任教,担任的仿佛是声乐系主任。懋筠五哥的作品被选中作为《国民党党歌》,后成为《中华民国国歌》。说起当时征选党歌一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那时,堂兄正处于事业的低潮期,他为人清高,不懂职场圆滑,又面临着系主任一职被撤换的可能,心情沮丧。他在书房里为应征国民党党歌而谱曲,完成后,自己却不甚满意,烦躁之下便将写好的稿纸一把揉烂,扔进废纸篓。事后,我的堂嫂舒文辉打扫废纸篓时发现了这份曲谱。觉得作品庄严肃穆,有浩然之气,应是很好的作品,便自己重新誊抄了一份,悄悄地寄给了当时的“党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最终,懋筠五哥的作品被选中。消息传来,连五哥自己都感到又惊又喜。
忘不了的激情岁月
1934年前后,五哥返回南昌,主持“江西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工作。我因那时还在南京读中学,音教会最辉煌的时候自然没能碰上。我与五哥相处较多的时间,是在抗战爆发后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以后,我从上海回到南昌,在一个抗战宣传队工作。有一次,音教会组织群众学唱抗战歌曲,五哥找我说:“战事频频,音教会已经没剩几个人了,这次只好请你来教唱一回。”那时,音教会的音乐堂广场上聚满了群众,我站在音乐堂高高的台上教唱抗战歌曲,曲目好像是《大刀进行曲》。我边教唱边指挥,五哥则率领音教会十来个年轻人,站在我的身后帮腔。我那时还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经验不足,加之群众热情激奋,我又紧张又激动。一遍遍教唱搞得我声嘶力竭,调门越唱越高。现场有些群众唱不上去,连身后帮腔的都颇感吃力,险些下不来台。事后,五哥对我说:“唱歌要有激情,但更要有控制感情的能力。”
道不完的师长风范
程懋筠在我心目里亦兄亦师亦友,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终生的声乐教学工作。即便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教学环境里,他组织的“师资训练班”在教学上也从来没马虎过。我的妻子刘凤羽(当时师资训练班的学生)对我说过,懋筠五哥每日的课程安排,如练声、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总是严格规范地进行。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始终是那个身材不高但结实键壮的老大哥程懋筠,那个和蔼可亲对大家嘘寒问暖的老师程懋筠,那个喜欢无拘无束高声演唱《弄臣》选段《女人善变》的艺术家程懋筠。五哥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始终坚持客观评价,因材施教的原则,他曾对我说:“希逸啊,你的嗓子洪亮,但音色欠佳。”正是五哥的这句话,使我认识到自己嗓音音色不好,难以成为歌唱家,从此把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声乐教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五哥始终关心我们年轻人的发展前途,不断地鼓励我们深造学习。受五哥的影响,许多学生和年轻人选择了音乐、戏剧专业。而我本人和刘凤羽以及屠咸若、胡德龙等人也先后入川深造,正式走上了艺术之路。
压不垮的君子风骨
堂兄虽然是国民党党歌的作者,自身却不是一名国民党员。正因为他作了党歌,才华横溢,国民党当局极力要求他入党。甚至施加压力,却都被他拒绝了。五哥也也曾一度表现出脆弱的一面。随着抗战条件越发艰苦,音教会曾经拥有的交响乐队和合唱队、话剧队、改良平剧队最终难以维系,均解散了。此时的五哥偏偏爱上了那里的一名钢琴女教师张某某。五哥五嫂奉父母之命结合,多年相伴,相得益彰。五哥为了音教会的日渐衰颓和自身陷入情感危机寝食难安,时时长吁短叹。1940年夏,我入川求学之前从赣州到遂川当时的音教会所在地看望兄嫂。那时他和原配夫人舒文辉住在一个小学里。一天晚上,他邀我到院子里喝茶聊天。他是个极有诗才的人,便对月长吟,可惜如今我记不真切了。那也许是他最为潦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