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风先兆的辨证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先兆的辨证治疗.doc

  中风先兆的辨证治疗 作者:董佐亭,解青芳,姚贤娥 【关键词】 脑出血;脑梗死;中风先兆   Holistic Treatment of Apoplexy Aura   Key orrhage; Cerebral infarct; Apoplexy aura 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学中“中风”、“偏枯”病的范畴,其特点是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疗程长,严重 影响 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然而预防中风的发生,积极 治疗 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50岁以下12例,50岁~60岁29例,61岁~70岁25例,70岁以上1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风先兆的诊断标准,即具有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凝血四项检查可能发现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生化检查可能发现血脂、血糖可增高,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常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组织CT扫描一般正常。临床患者多表现出下列各种症状:一过性半身不遂(24 h内 自然 恢复);舌体不正或舌强不灵;时不流涎;同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重滞,或轻浮,或面部麻木,或肌肉跳动;眩晕、头痛或头胀,视物模糊,有一过性眼前黑蒙,卧则缓解;舌质紫暗或青紫淤斑,舌下静脉淤血;脉象弦或细涩。 根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主证结合兼证,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四型。在治疗过程中,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结合辨证分型,灵活加减。   1.2 治疗 方法   1.2.1 肝阳上亢型   平素头疼且胀,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突发手足麻木,甚则震颤,眩晕耳鸣,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压偏高,受情绪变化影响。治宜活血化瘀,平肝潜阳。处方:丹参、石决明、珍珠母各25 g,川芎、桃仁、赤芍、天麻、川牛膝、白芍各15 g,红花、勾藤各12 g,黄芩、山栀、夏枯草各9 g。   1.2.2 肝肾阴虚型   头痛、眩晕,头重足轻,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质红,舌体不正,脉弦细而涩,血压高于正常。治宜活血化瘀,滋阴潜阳。处方:丹参20 g,川芎、桃仁、赤芍、白芍、元参、天冬、枸杞、首乌各15 g,牛膝、龟板、龙骨、牡蛎各20 g,红花12 g。   1.2.3 气滞血瘀型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面色无华,少气乏力,舌体不正,歪向肢麻一侧,舌质淡,脉细涩无力,血压一般不高。治宜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处方:黄芪30 g,川芎、桃仁、赤芍、党参各15 g,桂枝9 g,丝瓜络、红花各12 g,甘草6 g。   1.2.4 痰湿阻滞型   一侧肢体沉重、麻木、眩晕,胸闷心悸,舌体稍大,苔白腻,脉弦滑,血压可高于正常。治宜活血化瘀,豁痰祛湿。处方:丹参25 g,川芎、赤芍、白术、桃仁各15 g。红花、制半夏、僵蚕、茯苓各12 g,炒只壳、陈皮、胆南星各9 g。   1.2.5 随症加减   阳虚者,酌加肉桂、制附子、巴戟天、杜仲。气虚甚者,酌加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炙草。高血压甚者,酌加生龙牡、石决明、牛膝、夏枯草。血脂高者,酌加生山楂、首乌、石决明、丹参。瘀血阻滞甚者,酌加水蛭、三棱、红花、川芎。血虚者,酌加鸡血藤、当归。痰热者,酌加瓜蒌、象贝、黄芩。痰湿偏甚加南星、制半夏、白附子、昆布、海藻。上肢麻木甚者,酌加桑枝、桂枝、天麻。下肢麻木甚者,加天麻、牛膝。面部麻木加全蝎、僵蚕。   2 治疗 结果 76例患者中,治疗时间10 d~50 d。经治疗,68例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血液流变学检查,血脂、纤维蛋白原均降至正常范围;8例临床主要症状及各种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76例患者至今未见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发生。   3 体会 中风先兆多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皮及表面粗糙,甚至坏死、出血,以及因硬化而致管腔狭窄,血小板易于聚集,形成血栓,血流不畅,或一时不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或暂时缺血。血液变学的检测发现,中风先兆患者的血液处于浓、粘、凝、聚均特征的高凝状态。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因,肝肾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湿壅盛为标,并且淤血的形成贯穿于中风发生 发展 过程的始终。 中风先兆和中风发展的性质相同,只是发病的轻重程度不同,所以,治疗中风先兆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选用大剂量的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使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改善,血脂、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恢复正常的脑组织供血量。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同时辨证分型,配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益气行血、豁痰祛湿之法治疗,对防止中风发生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