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对大语文观的认识和实践
我对大语文观的认识和实践(上)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龙山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来,我一直尝试用大语文观来建构我的语文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教育观点和实践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迪。
我所认同的大语文观是一种融合了“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大作业”观的教学思想。它为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能催醒人的灵魂的教育。
一、我的“大教材”观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语文是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本应该在教学中占据什么位置?我认为,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李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相形之下,我们的12本教材只是沧海一粟。在这样的“大教材”观下再来建构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习作要求是搜集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然后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爱。我想,我们的校园不是秋意正浓吗?花坛中红枫的叶子,三角枫的种子,月季花的花瓣,校园西路法桐树的落叶,露天会场雪松的松果……不都在向我们传达着秋的讯息吗?身边守着校园这样一部大教材,为何非要局限于一幅画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秋,诵课外书籍中的秋;一起漫步校园,观察记录,交流发现,查阅资料,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惊奇;一起画心目中的秋,写自己观察到的秋——发现的快乐,探究的欲望,独特的体验,是局限于12本教材的学生所体验不到的。让我们来看几个学生的作品——
“我今天发现了秋天来了,这还是我自己发现的,我是多么高兴呀!”(这是姜晓涵同学的结尾)
“春天的蝴蝶回家睡觉去了,可是又有一些蝴蝶活跃起来了。有人会问,秋天哪有蝴蝶呀?有,秋天的落叶就是。他们有黄的,有绿的,虽然不好看,可我就是很喜欢它们。”(这是韩哲同学特有的思维,是不是很有童趣呢?)
“看,花坛里红枫的叶子,不知道是不是像大人一样喝了很多的酒,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真美啊!”
“我捡起一片干枯的法桐树叶,它们可怜地蜷起了身子,好像要睡上一个冬天。再抬头看看树上依然青绿的叶子,它们仿佛在对落叶说,你看,我有妈妈,你有吗?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而没妈的孩子却像根草。”
看,这才是学生眼中真实的生活。孩子们那种无可替代的丰富的体验是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最好的鼓励和奖赏。
二、我的 “大课堂”观
我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功课,也不能仅仅把她当成一门功课来学。树立“大课堂观 ”,就要让40分钟的小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看起来如小精灵一般嗅动的文字,读起来如音乐一般缥缈的韵律,品起来如诗画一般的优美意境。语文充满了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震动着学生的心灵,敲击着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心弦;语文充满了智,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动物王国,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予了我们多少丰富的知识;语文充满了趣,一个个精美的童话故事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而这仅仅都是例子呀!树立“大课堂观 ”就要以40分钟的课堂为圆心,建构一个开放的大课堂,让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 主要做法包括:阅读教学——一篇带一本;诗词教学——一首带一类;语文园地——学一项拓展一项。
(一)阅读教学——一篇带一本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名家名篇,名著选段,如涉及到四大名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选自《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选自《史记》的《将相和》,选自《战国策》的寓言两则,选自《古代神话故事》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这些名篇、选段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引子,学习这类课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篇带一本”。操作流程如下:
1、课前初步阅读:如学习《草船借箭》前,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重点关注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通过细读描写诸葛亮的重点章节,了解诸葛亮的智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课堂讨论探究:在每个学生都对文中主要人物诸葛亮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课堂的讨论探究就显现出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独特的角度。如课例研讨中,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就有学生提出:诸葛亮明知周瑜的险恶用心,为什么不戳穿他,而是用自己的智慧让周瑜自叹不如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以 “假如我是诸葛亮”为话题,来揣摩诸葛亮当时的心理,从而体会到诸葛亮顾全大局,想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一片苦心,对于刘备和蜀国的一片拳拳之心。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