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教学妙招
我 的 教 学 妙 招
——小妙招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平时在与同事的交谈中,常听他们抱怨“我班的学生上课很沉闷,没有一点活力”。究其原因首先得从我们教师自身去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有趣的课堂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生命活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小妙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1、巧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在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上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你们还记得小熊吗?﹙小熊是笔者的儿子,学生和他一起玩过,学生经常问起他﹚
生:记得。
师:他现在已经5岁了,上周星期三刚过了5岁生日。那天他请了他最好的朋友丫丫﹙学生笑起来﹚来家里做客,你们猜猜他会买什么来招待丫丫?
生:蛋糕、水果、饼干、饮料…﹙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教室里沸腾起来﹚
师:实际上那天他买了4个苹果、2瓶可乐、1个蛋糕。4个苹果分给他们两人,怎么分公平?可乐呢?蛋糕呢?
生:每人一半。
师:用分数怎么表示?其实那天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朋友,怎么分?用分数怎么表示?如果有4个小朋友呢?5个呢?6个呢?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熟悉的过生日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巧用幽默。
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而当学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从一定程度上就摆脱了苦学的烦恼。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如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课尾,我读了一篇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时哈哈大笑,但笑声中深藏着他们对知识的正确把握,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这何乐而不为呢。
3、巧用竞争。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他认为学习唯恐不及他人而赶上去,还要时常顾虑落后于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学生具有学习上的竞争意识,要在学习中搞竞争。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时,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常常用如下的话语激发他们:“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看谁列的算式最正确”、“看谁的计算方法最简单”,这些话语对学生进行了“比一比”的暗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不是比赛的“比赛”,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学生产生了一种驱动力,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一种超越别人,争创第一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时的学生精神特别饱满,信心特别充足,一种不甘落后的氛围开始形成,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比如,在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单纯的、枯燥的数字计算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把课本上的练习分题分类后分到各组,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各组答题的对错以及速度的情况,等到课尾算分数,哪一组获得第一名,每个成员将获得一面红旗。同学们一听,个个争先恐后,纷纷拿起笔认真计算起来,没有了平时磨磨蹭蹭的样子,而且计算完后,又自觉地去检查。
教育是一门课程,是课程我们就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艺术我们就应让它独具个性。愿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能满足孩子们个体生命的需要,让每一节课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成长教学故事.doc
-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稿.doc
-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doc
- 我与领袖儿童教育课堂MicrosoftWord文档.doc
- 我为什么是衡水中学的虔诚拥趸.doc
- 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进步.doc
- 行程问题(相遇追击).ppt
- 我为你骄傲王勤.ppt
- 我为理想而奋斗----张国华.doc
- 我为明星城市做什么.doc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