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课件 鲁科版.pptVIP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课件 鲁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课件 鲁科版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3.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1~100 nm)。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 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 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 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关系 【注意】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2.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Al、 S (2)离子符号:Al3+、S2-、 (3)同位素符号: (4)化合价符号: 3.七种图式 (1)化学式:Na2O2、NH4Cl、SiO2 (2)分子式:C2H4、NH3 (3)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 (4)电子式: (5)结构式: (6)结构简式:CH3CO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与STS 高考试题对STSE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从化学视角,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二是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STSE创新题有如下几个命题角度: (1)命题角度一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涉及的内容有:①食品(如食用油、醋、酱油、盐、食用色素、防腐剂、调味品、添加剂、干燥剂等)与人体健康;②烟酒与人体健康;③油漆、涂料、装饰材料中的化学知识;④化妆品与化学知识;⑤药品相关知识;⑥毒品;⑦饮用水及水溶液;⑧维生素;⑨氟与人体健康;⑩钙与人体健康等。 (2)命题角度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查点,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重点关注: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导向作用。 ①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迅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湾中出现叫做“赤潮”。 ②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③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绿色化学观点:a、开发“原子经济”反应;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c、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d、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e、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f、环境友好产品。 ④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⑤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⑥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⑦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⑧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形成臭氧空洞。 ⑨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银、铬、镉、镍、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如含铅汽油的使用等会造成铅污染。 ⑩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现在许多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API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3)命题角度三 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关注:新能源如新型燃料电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