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 094125
硫酸亚铁处理粉煤灰的试验研究
龚勋,汤蕾,姚洪,徐明厚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Tel: 027 E-mail: mhxu@hust.edu.cn)
摘要:本文利用 FeSO4 溶液对粉煤灰进行前处理,与未处理的粉煤灰同时进行淋滤试验,研究其中部
分痕量元素的迁移特性。试验粉煤灰分三个粒径范围:45μm、45-71μm 和71μm;处理固液比选取
1:10、1:5 和 1:3;淋滤液选用 HNO3 和 H2SO4 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 2:3,稀释至 pH=4;淋滤固液比
选取 2:30 和 4.5:30。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痕量元素,粒径对其的迁移率的影响不同的;液固比
越大,粉煤灰中痕量元素的迁移率越高;处理后的粉煤灰中 Cr 和 Cu 的迁移率比未处理的明显减小。
关键词:粉煤灰;Fe(SO)4;重金属;淋滤特性
0. 引言
尽管目前我国新建燃煤电站基本采用了气力输送、干式储存的方式来处置大量的粉
煤灰,但由于资源化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仍然有大量粉煤灰在露天灰场堆放。在雨水和
冲灰水的浸溶作用下,粉煤灰内大量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可能进入水体,它们将污染土壤
和周围水体,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对粉煤灰的进行无害化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几类:固化/稳定化处理法1、化学试剂稳定法2、熔融法3、以及生物淋滤法4等。其中化
学试剂稳定法常用硫化物沉淀法5,硅酸盐、磷酸盐沉淀法6, 7和氢氧化物沉淀法2等。
硫酸亚铁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重要副产品,我国的硫酸法钛白粉工厂全部采用钛
铁矿为原料, 每吨钛白粉要副产3 t左右FeSO4·7H2O。按粗略估计,全国钛白粉厂每年至
8
少生产20万t以上的硫酸亚铁 。本文将尝试利用低浓度的Fe(SO)4溶液处理粉煤灰,一方
面Fe(SO)4溶液经由缓慢氧化过程能形成絮状的氢氧化铁沉淀,对淋滤过程中迁移的部分
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物理吸附作用2;另一方面,在非铁二价重金属离子与Fe2+共存的溶液
2+ 2+ -
中,pH值为碱性的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M + (3-x) Fe + 6OH → MxFe3-x (OH)6 ,
2MxFe3-x (OH)6 + O2 →6H2O+ 2MxFe3-x O4 ,其中MxFe3-x O4为稳定的尖晶石型化合物(铁
氧体)9,能有效抑制部分痕量元素的迁移。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了低浓度硫酸亚铁处理电厂粉煤灰,对处理后粉煤灰以及未处理
粉煤灰进行淋滤试验,以获得部分痕量元素的迁移控制率。
1. 实验准备及条件
1.1 实验原料
本研究选用贵州某燃煤电厂灰仓中采集的灰样。锅炉燃用当地无烟煤。在锅炉稳定
运行5小时后进行取样。在实验室对粉煤灰样品进行筛分,本文以FA1、FA2和FA3分别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21005)
作者简介:龚勋(1982-),男,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洁净燃烧以及粉煤灰淋滤研究。
表示45μm、45-71μm和71μm粒径范围的粉煤灰。样品采用棋盘式缩分法缩分,并在
105℃下干燥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立刻用密闭聚乙烯容器封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
存,待分析或试验时取出。
粒度分析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 Min激光力度分析仪。从图一可以
看出,筛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三种粉煤灰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12.96μm、31.46μm
和108.05μ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