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律失常的护理.PPT
心律失常的护理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目录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心脏内的电信号传送方向 对于健康心脏,每一次心脏跳动始于窦房结(心脏自身天然的心脏起搏器),窦房结位于心房内,由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类似于平静水面上的波纹,由窦房结向心房扩散引起心房收缩,将血液传送至心室。 电信号通过位于心房和心室交界处的房室节,继续传送。房室结在整个电信号传送过程中起一个连接作用,其作用是连续将电信号传送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 心脏电系统有任何不规则的称为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失常将导致心跳减慢(心动过缓),或心跳太快(心动过速)。 按发生原理 按心率快慢 起源异常 传导异常 快速型 缓慢性 窦房结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按部位 室性:室扑(VF)、室颤(Vf) 房性:房扑(AF)、房颤(Af) 扑动与颤动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房颤 临床表现 房颤心室率150次/分:病人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气 促、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心室率极快者150次/分:可因心排出量降低而发生晕厥、 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休克。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病史 体检:包括心脏视、触、叩、听的全面检查 特殊检查: 1、ECG: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可确诊 2、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 monitoring) 3、运动试验 4、心脏电生理检查 扑动与颤动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房颤 病史: 患者,男性,66岁。主诉:因“发现心脏杂音17年”于2010年6月18日11时40分步行入院。 患者自诉17年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予治疗,无胸闷胸痛气促等不适,活动耐力较同龄人稍差,近两天着凉后出现咳嗽,痰少来我院就诊,拟“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收入我科。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尚可。有阑尾炎手术病史,有磺胺药物过敏史。查体:T36.4℃ P86次/分 R20次/分 BP138/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新界左下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不肿。 心脏彩超示: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示:房颤 护理诊断 P1.焦虑 P2.心出量减少 P3. 皮肤完整性受损 P4.知识缺乏 P5.活动无耐力 P6.睡眠形态紊乱 P7.便秘 P8.潜在并发症:1.心衰 2.坠急性肺炎 P1.焦虑 [相关因素]疾病疗效欠佳,缺乏支持。 [主要表现]烦躁不安,容易激动,害怕疾病复发,不信任医护人员,缺乏自信。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家属表达对本病感受。 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 2.经常巡视病房,向病人/家属介绍心律失常治疗及新进展,使其获提有关信息。 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为病人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心情愉快。 4.为病人操作时,言语要注意,动作要麻利,镇定,给病人信任感。心律失常复发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5.针对病人/家属顾虑,做好耐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