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生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人的生计

南宋时期有相当一批诗人被称作“江湖诗人”,这与他们长期奔走在江湖之   上是分不开的.那么在他们奔走江湖的生涯中主要靠什么为生,即江湖诗人的谋   生手段,这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又很值得探索的问题.   人活在世上,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文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出的是精神   产品,所谓“士大夫种学绩文”.但是学问与诗词文章都无法充饥保暖,因此文   人的谋生就远比其他从事实业的人要困难.南宋江湖诗人经常在为维持生计而发   愁,即使是其中一些曾经做过中下级官吏,拿过朝廷俸禄的人,同样不能免除贫   困的窘态.所以考察江湖诗人的经济生活就成为了解江湖诗人的一把钥匙,由此   可以认识江湖诗人的生存状态,解释他们的思想及其创作.   概括起来看,江湖诗人的谋生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干谒权贵,获取钱   财.江湖诗人大多有过游谒的经历,而干谒的工具即敲门砖就是自己的诗文作品   ,凭此来博取权贵的欢心和赞誉,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获得赏赐奉赠.如刘过   拜谒辛弃疾,姜夔依靠张鉴等.这种干谒对象大都是豪门贵族,一旦成功,所获   赏赐就较为丰厚,因此这是一些有才华的江湖诗人所乐意采用的重要手段.   二是出卖自己的诗文字画.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诗文字画也逐渐   成为商品,并形成一定的消费市场.不少江湖诗人多才多艺,就以此谋生,形成   文人职业化的倾向.江湖诗人经常谈到自己“卖诗”的情况.如戴复古、周弼、   徐集孙等,可谓是可靠的证据.   三是教授生徒和为人代笔.江湖诗人中有的颇有学问,声名卓著.前来拜访   求学问道和讨取文字的络绎不绝,这些人往往备有一些钱财和特产作为弟子贽见   之礼.这也是诗人们借以维持生计的途径之一.   四是接受朋友馈赠.江湖诗人四处奔波,交游广,联系多,自然不乏志同道   合,趣味相投的知心朋友.于是来往密切,互通有无.因此江湖诗人接受朋友馈   赠的现象显得十分普遍,大到田地房屋,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有,这些   均可作为生活的补充.   对江湖诗人给予馈赠接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出于对诗人人品的尊   重和处境的同情;有的是赏识诗人的才华,青睐他的作品;有的则是献赠之作,   投其所好,施主怦然心动,而大加酬报;也有的是被其开口乞讨而无法推脱等等   .   应当说,能得到权贵馈赠的诗人只是小部分,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因此有   “独有诗人货难售,朔雪寒风常满袖”的感慨;有的偶有知遇,却不能使好花常   开;有的虽然得到了赏赐,却因受到权贵的戏弄,而内心充满悲愤.   从总的情况看,大批江湖诗人并未因为有上述谋生手段而摆脱贫困.在他们   的笔下往往生动地描写自己的困窘状况并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揭示了   在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悲掺的命运 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究竟以什么为生?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其实在生活中,他并不靠卖诗稿为生,也非富家子弟。从他的诗中可推测出,他是“矿师”,且自运自贩铜铅等矿石,所以也是商人。   李白很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干矿师这行前后至少十年。“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需问舞袖,佛尽五松山。”“鸡鸣发黄山,瞑投虾湖宿。”“提携采铜客,结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粲人目。明晨大楼去,岗陇多起伏。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又云:“采铅清溪滨,时登大楼山。”……李白笔下的这些诗句,可谓句句不离本行。   诗中的地名,都在现今安徽铜陵和贵池一带。唐代甚至更早这里就是铜铅产地。开矿就得有销售。矿石从这里装船运往扬州的市场。当时的扬州,地位相当于今日上海,“舟樯栉比,车谷鳞集”,手工业很发达,所产铜镜久负盛名,首饰玉雕制作精湛。船业也很兴旺。矿石的熔铸和制品都在扬州完成。尽管唐开元十七年曾禁止私卖铜、铅、锡及以铜为器,但又规定采铜、铅、锡者,官家收买之。    ?   矿石有幸,能由这位堪称世界级的大诗人亲自押运,李白多次随舟同行押送矿石,人在旅途,多诗兴。白天观山景水色,夜赏月饮酒赋诗。许多传世之作就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吟出,为盛唐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李白的经济生活,刘继兴广泛查阅了有关他的资料以及他所写的诗文,得出的结论是:李白是个好老板,常常与劳工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诗中多处提到五松山,这是冶矿工地,位于“南陵铜坑西五六里”。李白在炎热夏季,亲至“铜井炎炉”与工人一起劳作。   有人没读懂李白一手抓采矿、一手忙写诗的“两手抓”与“两手硬”,以为他热心求仙学道,说这是他消极的一面。依据是:他采铅、丹之药。这是附会,为炼丹用不了多少铅,不必自采,更不用船运。退一步说,即便如此,李白诗中何必写“采铅”,写成“采药”岂不更雅么?可见,“采铅清溪滨”和“提携采铜客”正是他的本行。 本文摘自《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作者:丁启阵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