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seudoschwagerina类动物群
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初探
王 杰1
2014年9月23日
王杰,工程师,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摘 要
假希瓦格蜓亚科中的生物大约生活在晚石炭世到中二叠世的浅海环境中,该时期大多数蜓均呈现为纺锤形,具有很高的轴率,但假希瓦格蜓亚科为粗纺锤形至球形,轴率较低。因此,同其他生活在相同环境下的蜓类相比而言,其生活方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对实验室中假希瓦格蜓类十七个样本进行了镜下拍照,并测量了它们各自的壳长、壳宽、隔壁厚度等参数,为了简化模型,假设这些蜓的同一个壳圈的壳宽与壳高相当,用数学公式推算出了它们的体积等相关参数,进一步计算出在正常盐度的浅海环境下它们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差值,并定性的分析了水动力条件与轴率的关系以及对它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笔者总结了世界各地假希瓦格蜓类动物群所赋存的岩相,对比并分析了它们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生活环境。经上述分析,笔者对其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作了简单的总结,得出以下主要的认识:(1)岩性以生物礁灰岩、泥灰岩为主;(2)主要生活在开阔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区、广海陆棚相区;(3)主要营底栖生活。
关键词:假希瓦格蜓亚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底栖
目录
第1章 前言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
第2章 假希瓦格蜓类生物属种描述 3
第3章 Pseudoschwagerina类动物产出层位与岩相 8
3.1 中国南方地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描述 8
3.1.1 船山组 8
3.1.2 马平组 9
3.1.3 岷河组 10
3.2 中国北方地区地层描述 11
3.2.1 阿木山组 11
3.2.2 石嘴子组 12
3.2.3 太原组 12
3.2.4 羊山群 13
3.3 世界其他含假希瓦格蜓类动物群地区地层描述 14
3.3.1 Rattendorf群 14
3.2.2 Wolfcampian地层 18
3.2.3 日本下二叠统Asselian地层 18
3.4 Pseudoschwagerina类动物群生活环境 19
第4章 Pseudoschwagerina类动物群生活方式初探 22
第5章 结论 27
图版说明 28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蜓类及有孔虫多是底栖生物,生活深度多小于70米,生活温度一般为20-25摄氏度,海水盐度在1.3%-4%范围。(朱学波等,2006)假希瓦格蜓类动物群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目蜓亚目,大约生活在晚石炭世至中二叠世的浅海环境中。其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且多与其他的蜓类生物及腕足类、三叶虫及珊瑚等生物共生。与假希瓦格蜓生活在同时代的大多数蜓均呈现为纺锤形,具有很高的轴率,但假希瓦格蜓亚科为粗纺锤形至球形,轴率较低,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与同时代其他蜓相比壳更容易被打碎,因而它们的存在可以指示当时水动力条件的上限。因此详细的分析假希瓦格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对于进一步的分析二叠纪末期蜓类的绝灭方式及绝灭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鉴于假希瓦格蜓类与同时代其它蜓类相比有着自己的很多特征,也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笔者认真考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
2、3、蜓目Order Fusulinida Fursenko,1958
希瓦格蜓科 Family Schwagerinindae Dunbar et henbest,1930
假希瓦格蜓亚科ubfamily Pseudoschwagerininae Chang,1963
壳中等到大,纺锤形至球形。壳圈包卷内部圈层紧密,外部突然放松。旋壁多由致密层及蜂巢层组成。旋脊在内圈微小或无。通道单一。晚石炭世到早、中二叠世。(盛金章、张遴信、王建华,1988)其包括多个属,以下以其中几个为例作简要介绍。
1、拟车尔蜓属 Parazellia Rauser,1960
壳大,粗纺锤形。内部壳圈包卷紧密,向外骤然变松。旋壁厚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大,由致密层和蜂巢层组成。隔壁中等褶皱。旋脊明显,初房大。出现于早二叠世。(盛金章等,1988)
2、始车尔蜓属 Eozellia Rosovskaya,1975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至球形。内部壳圈紧密包卷,向外包卷逐渐变松。旋壁在内圈厚度较大,向外层更厚。隔壁微弱褶皱至中等褶皱,且不规则,从内到外,褶皱逐渐增强。旋脊在内圈发育,外圈旋脊极小或无。通道单一。出现于早二叠世。(盛金章等,1988)
3、假希瓦格蜓属 Pseudoschwagerina Dunkar et Skinner 1936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至球形。内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