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降奶学中的困惑与对策.doc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降奶学中的困惑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降奶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标实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处理上与原来教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条件的呈现大多以“情境信息图”的形式出现,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童趣,不仅条件多了、活了,而且问题大多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由于受到学生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有效学习了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信息呈现多、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给学生解题增添了难度。 如右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 年级下册第9页的“解决问题”情境 图,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能 从小鸟、花朵、蜜蜂等多种角度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但 多数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一时不知道该 看什么,该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无 法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科学 的归类,往往会绕很大的一个圈子,甚至远离教学目标。 困惑二:情境图引起学生一些歧义,给学生顺利解决问题留下了隐患。 如右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 材一年级下册第65页的一道练 习题,由于跑道上有一架飞机, 这架飞机究竟是算飞走了的,还是没飞走的,学生各有见解,教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从而留下正确解决问题的遗憾。 困惑三: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如上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后练习十二(第76页)的一个练习题,学生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例题,但练习时仍出现错误。为此,教师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教学时也注意强调了图中“ ”的作用(表示左右两幅图之间是动态的演变过程),学生为什么还将两幅图割裂开来看,列出两个不同的与图意不相符合算式呢? 困惑四:学生对情境图理解错误,导致解题不正确。 教材中有许多的情境图通过“?”和“ ”的方式呈现,以此表示明确的问题指向。但学生因为受图中给定的可数信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将图中信息混淆。 如右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 47页“做一做”中的一个题。从图中“?” 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求左边有几个石榴?”的应用题,但是学生由于受左边树上有3个(可数)石榴信息的影响,从而出现“3+3=6”的错误解答。 困惑五:课标实验教材将“解决问题”融入计算教学之中,既没归类,相应的练习题量又少,教师很难把握其标准,更不能大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从而导致中等及其偏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困惑六:学生说情境图中的内容时,常常出现像语文课的看图说话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切入正题,不少老师抱怨情境图耽误了其教学时间。 困惑七:学生作业时,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关联,达不到巩固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的目的。如教学了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后,教材中出现了这样的练习(如下图),大多数学生在解答时仍然用加法进行计算。 面对这些困惑,老师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逐渐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针对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多、散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切入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困惑一”中的图,当学生绕了很大的圈子都没能明白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时,老师就要及时加以引导——大家从小鸟、花朵、蜜蜂的角度去思考行吗?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一定会很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策略二:针对情境图引起学生解题时的歧义,我们在教学时,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即统一认识。如“困惑二”中列举的这幅图,当学生产生歧义时,我们不妨让学生明确这跑道上的一架飞机并没有飞走,它不应该是“飞走了7架”中的1架。这样,学生在统一认识后,歧义就消除了,解题也就不会出现错误。 策略三: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将图中动态演变的两幅图割裂开来看的现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制作投影片或课件,通过投影片或课件的演示,展现图中物体动态演变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正确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如:“困惑三”中所列举的情境图,就可通过投影片或课件的动态演示,将静止的两幅图动起来,展示出两幅图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池塘里原来有6只小鸭,又来了3只小鸭,然后又有4只小鸭离开了,这时池塘里还剩下多少只小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来了3只小鸭”图片后,要停留片刻,再加入“4只离开的小鸭”图片。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图中“ ”所起的作用,从而准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原来有6只,来了3只后,再离开了4只,剩下多少只”。 策略四: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用“?”和“ ”的方式呈现的可数的情境图,我们可以用隐藏“问题答案”的方式予以引导,这样就符合学生头脑中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清楚的看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