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全面.PPT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
; 概述
;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脑静脉窦
(Cerebral Venous Sinuses)
又称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
◆组成: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
直窦、侧窦(横窦、乙状窦)、窦 汇。
;;;;
◆ 脑静脉窦内血流方向
脑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眼静脉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脑静脉系统组成;
●脑静脉血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于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内
局部脑组织肿胀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静脉性脑梗塞 出血 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吸收障碍
阻断蛛网膜颗粒吸收 脑脊液吸收障碍 颅内压增高
;
●病因分类
◆非感染性原因:严重脱水、消耗性疾病(恶液质、晚期癌症)、某些血液病(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病、血小板增多症、抗凝血酶III缺乏等)、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创伤、手术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热、休克、肾病综合症、酮症酸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S和蛋白C缺乏症等。
◆感染性原因:头面部感染、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
●起病形式
◆急性起病: 48小时内,28%。
◆亚急性起病:48小时--30天,较常见,42%。
◆慢性起病: 病情进展超过30天,30%。
;
●头痛
;
●视乳头水肿
CVT 视乳头水肿出现率差异较大
年轻患者更见,45岁以下约33%
亚急性或慢性患者达60%,急性者为6%;
●癫痫
◆发病初期:12~15%;病程中:40%
◆最常见病灶部位:前中央沟区域
◆发作类型:局灶型,全身型。两种类
型常同时出现。;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发病初期:15%;病程中:60%。
◆以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为主,下肢为著。
◆颅神经麻痹:可提示一些特殊部位的血栓,
III、IV、VI颅神经麻痹对应于海绵窦血栓;
IX、X颅神经损害对应于颈静脉血栓。
◆其它:失语、视觉障碍、小脑体征等。
;
●发病初期少见,约有4%;
发病中期:近一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醒觉水平下降。
● 具有可逆性,但通常提示预后不佳。
;
多见于炎性CVT。
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寒颤、多汗、全身肌肉疼痛、皮下瘀血等感染和败血症征象。
;
按部位CVT可分为:
●大脑浅静脉(皮层静脉)血栓
●大脑深静脉血栓
●小脑静脉血栓
●颈静脉血栓
●静脉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侧窦(横窦 及乙状窦)血栓
●岩上窦及岩下窦血栓
●直窦血栓
●海绵窦血栓
; ●其解剖特点决定了血栓易在此部位形成。
●此窦是脑皮层静脉循环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多种病因可引起SSST,其中非感染性原因更为多见。
●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运动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 ;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预后:
单纯上矢状窦血栓在数周或数月后可再通,颅内压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如果累及到其他脑静脉窦或脑静脉,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颅压高将持久存在,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 ●横窦和乙状窦统称为侧窦。
●病因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为:
直接途径: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化脓破坏薄的骨质,而后脓肿压迫横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