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公司法上关联交易的皈依及其法律规制—— 一个利益冲突交易法则的中国版本 演讲人:施天涛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意义 为规范关联交易奠定了基本法依据。 普适性: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问题 关联交易在公司法语境下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交易? 法律究竟应当运用何种方法来处理关联交易? 一、关联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冲突交易 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语境和类型化分析 《公司法》第217条第(四)项规定,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 我国公司法上的关联交易无非就是传统公司法上“利益冲突交易”的替代,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主体特征 利益冲突的两种形式:一是公司所有者与其雇佣的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二是控制股东(多数股东)与非控制股东(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此衍生的两类交易形式:一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公司管理层与公司之间的交易;二是以控股股东为代表的公司控制层与公司之间的交易。 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关联交易主体不仅包括了传统利益冲突交易法所规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而且将关联交易主体扩张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监事,充分体现了现代公司法的精神,显示了立法上的后发优势。 行为特征 基本的“自我交易”(self-dealing)——直接的“合同”关系(contracts)。 譬如,《公司法》第149条第四项。但第149条规定限缩了《公司法》第21条所界定的关联交易主体范围,在司法实践中似有扩大解释之必要。 可能导致利益转移的其它交易——协议、行为或者安排——间接的“交易”关系(transactions)。 譬如,《公司法》第149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同之外的其他交易以及第五项规定的商业机会和同业竞争情形以及 第117条关于管理报酬的披露要求。 又如,共同董事(连锁董事)的问题 再如,控制权争夺以及其他诸如解散、股利政策、资本重组、私有化等 我国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二分法正好与利益冲突交易旨趣相同。这种区分是有意的,譬如,《公司法》第149条第(四)项在规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我交易时,也同时使用了“合同”和“交易”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直接交易与间接利益转移的差异性,表明在这些交易当中利益冲突性有所不同,因此,这种从交易形态为切入点的界定可以避免对形态各异的关联交易适用“一刀切”的司法审查标准。 2.关联交易的经济学阐释及法律态度 关联交易的经济学阐释 Berle-Means的经典命题: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a nexu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specialized exchange 法律态度 中性对待利益冲突交易 《公司法》第21条基本上奉行了这一准则,其所谓“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虽然没有直接明确地显示出法律的“公平”要求,但依语义解释及目的解释却不难推断出其“中性”立场,至少表明法律并不是简单地禁止所有的关联交易。 二、关联交易的司法审查标准:公平性要求 1.利益冲突交易司法审查标准的嬗变 从信托法上的“自我交易规则”(self-dealing rule)到传统公司法上的忠实义务 早期严格的可撤销规则 无论交易人是否诚实,无论交易是否公平,无论结果是否对公司有利。 Aberdeen Rly Co. v. Blaikie Bros (1854) Harold Marsh, Are Directors Trustees?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Corporate Morality, 22 Bus. Law. 35, 36-39 (1967). 从信托法上的“公平交易规则” (fair-dealing rule)到传统的公平标准 根据公平交易规则,只有当交易未经“非利害关系董事的多数”(a disinterested majority)同意时,交易才是可撤销的。 法院还可能对交易的公平性进行一定的审查。 Megarry V – C的诠释:TITO AND OTHERS v. WADDELL AND OTHERS (No. 2)[1977] Ch 106. 传统公平标准的真正成形,在于“交易公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