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偶氮染料及其嫉撵测标准 2014.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嫉撵测标准 2014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 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 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 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 DNA 的结构,最终引起 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 年 7 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 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 我国于 2003 年发布了 GB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 料列入其中。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 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 1.1 发展历史 早在 l834 年.Mitseherlich 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 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 1858 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 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 Bismark Brown 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 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用刚果红作为 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 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 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人 Yoshida 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 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实际上,1905 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 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 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 胱癌的病例超过了 3000 例。 自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 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德国政府在 1958 年成立了 MAK (Maximum Arbeitplaz Konzentrations 已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化学物质在工作场所的最大允许浓度)委员会,从 此开始每年发 l 份 MAK 表。根据对人体致癌性的不同,MAK 表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MAK (Ⅲ)Al :按经验,这类物质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MAK (Ⅲ) A2 :迄今为止,已得到这类 物质引起癌症的确切证明,但这些证明是通过模拟人类工作场所条件,对动物实验得到的。 MAK (Ⅲ)A3 :被怀疑极具潜在致癌倾向的物质,并急需进行进一步调研;并且指出用这些 致癌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受到人体肠道细菌以及偶氮还原酶的作用而易于发生偶氮还原裂 解,重新释放出致癌芳香胺,从而产生致癌作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约占 60 %) 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所渭致癌性问题,是人 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还原出的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 癌性。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 度不佳时,会从纺织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经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在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 用下发生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在体 内通过代谢作用而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 1.3 偶氮染料的分类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 )的染料,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 成染料。根据含有偶氮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1)单偶氮染料,如酸性大红 G ;(2)双偶氮染料, 如直接大红 4B ;(3)多偶氯染料,如直接黑 BN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1)可溶性偶氮染 料,指一般能溶解在水中的染料;(2)不溶性偶氮染料,包括冰染染料和其他不溶于水的偶氮 染料。 偶氮染料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并用于皮革、纸张、肥皂、蜡烛、木材、麦秆、羽 毛等的染色以及油漆、油墨、塑料、橡胶、食品等的着色。 2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标准 近年来,欧盟对纺织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