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pdfVIP

4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维普资讯 林业科学研究 2004,17(6):700~705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104)06-0700-06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 DNA分子证据 索志立 ,周世良,张会金 ,张治明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lOO(O3;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实验室,北京 lO(]o93) 摘要:以杨山牡丹作母本,分别以牡丹品种 赵‘粉’( Slfflll~osa?mdr.CV.Z‘haoFen’)和 紫‘二乔’ (P.s oCV.‘ErQiao’)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标记技术构 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建立起来的专用于 牡丹研究的ISSR标记技术方法可以用于牡丹杂交种的苗期快速鉴定 关键词:杨山牡丹;牡丹;杂交;ISSR标记;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 中图分类号:$682.1 文献标识码:A 杨山牡丹(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由洪涛等¨于 1992年首次发表,为芍药科 (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L.)牡丹组(SectionMoutanDC)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 F.C.Stem)的落叶亚灌木,是中国栽培牡丹品种的近缘野生种之一 。中国牡丹的起源和 演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_4 。邹喻苹等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标记的分析 结果显示杨山牡丹与紫斑牡丹(P.rockii(S.G.HawetL.A.I_auener)T.HongetJ.J.Li)、卵叶牡 丹(P.qiuiY.L.PeietHong)、四川牡丹(P.decorr~sitaHand..Mazz.)、延安牡丹(P.yartane~s/ T.HongetM.R.Li)以及矮牡丹(P.js/hanenss/T.HongetW.Z.Zhao)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这几个 野生种同步于革质花盘亚组,可能都参与了中国栽培牡丹品种的起源4仉佗叫·。花粉形态 特征也支持杨山牡丹是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的主要起源种之一 1埔。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牡丹组野生种和品种的研究规模都相对较小,虽然揭示了一些规律,但多数研究仍局限于实 验条件及研究方法的探索阶段 】 。微卫星序列为短串联重复DNA序列,是几个碱基对(一 般为1~5个)的一个重复片段,如(CA) (GAG) (GACA)等,称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 quenceRepeats,简称SSR)。在真核生物的整个基因组中广泛存在。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引 物,直接PCR扩增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区域,检测遗传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称为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技术。ISSR标记是继RAPD标记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DNA分子标 记,具有稳定性较好的特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物种及栽培品种的起源、演化、亲 缘关系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__.一。笔者以杨山牡丹作母本,以牡丹品种 赵‘ 收稿日期:2004-03—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Kscx2一sw-108) 作者简介:索志立(19 一),男。博士。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园艺植物学以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 维普资讯 第6期 索志立等: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701 粉’(P.suffrttticosaAndr.CV.Z‘haoFen’)和 紫‘二乔’(P.suffntticosaCV.Z‘iErQiao’)作父本 (舍),进行人工杂交,并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亲子代进行鉴定,目的在于:(1)为杨山牡丹起源 中国栽培牡丹品种的途径的存在寻找DNA分子证据;(2)为牡丹品种的苗期快速鉴定以及为 牡丹的种和种下水平的分类及系谱关系的研究探索新的DNA分子标记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杨山牡丹后代的获得 如表1所示,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引自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