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要点.ppt

第二章_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 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第一节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第二节齐国的稷下学宫 第三节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四节孟轲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道家的教育思想 第八节法家的教育思想 第九节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第一节 私人讲学的兴起 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 二、私人讲学兴起的意义 三、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 (一)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官学的衰废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的解体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 2、学术的扩散与下移 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文化教育中心的转移,周代的典籍、礼器、乐器扩散 新兴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知识、接受教育 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 (二)新兴的“士”阶段层的出现 时代动荡使士失去原有的地位和职守 迁都和战乱使文化官吏和百工流落各地 据《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室里的司礼、司乐的一批官吏,如大乐师挚跑到了齐国,二乐师干跑到了楚国,三乐师缭跑到了蔡国,四乐师缺跑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流落到了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磬的襄移居于海边。 在邹、鲁地区出现了一批“缙绅”先生 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 (二)新兴的“士”阶段层的出现 养士与用士之风盛行 春秋末期,公室私门争相养士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达到高潮 “得士者存,失士者亡”(东方朔《答客难》) 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 (三)新书写工具的出现,为研究学问、探求真理提供了方便 竹简、木简、帛书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教育起源-自然形态 奴隶社会-青铜时代-官学产生-学在官府 封建社会-铁器时代-私学兴起-教育独立专门化,有专职教师 二、私人讲学兴起的意义 (一)私学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二)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三)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新的发展 (四)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 (一)“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 “百家”一般指的是“九流十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等,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为“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就是“十家”了。 三、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养士之风盛行的社会氛围使广大的士思想束缚很少,能够在思想学术、文化教育领域自由发展; 各国执政者竞相养士和用士于现实政治斗争,促成了各家各派的竞争。 三、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特点 一方面相互诘难、彼此交锋 一方面相互影响、彼此渗透 第二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或称稷下之学(公元前4世纪60年代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大学堂,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 (一)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官私合营的联合体) (二)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多功能性)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 1、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2、“不治而议论” (1)稷下先生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生活保障,但无政事上的烦劳; (2)议论不合不加罪; (3)允许士无定主,人才流动; (4)建议方式多,广开言路。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 3、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期会” 4、学无常师 5、管理规范 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三、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 2、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第三节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与教育实践 二、创办私学和编订“六经” 孔子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一是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儒家教育理论,成为我国古代教育奠基人。 二是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 “六经” 三、论教育作用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庶 富 教”思想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2)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