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治与护理原则--中医护理学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采取有针对性治疗的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理法方药四大环节的主要一环。 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法: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治则指导治法,治法是治则的具体体现。 如: 扶正—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 祛邪—发汗、散寒、清热、泻下等 汗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 汗法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以防伤正气。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易伤正气,体质虚弱及孕产妇、出血病 人不宜。 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排除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内有积滞(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蓄水、瘀血等证。 ? 和法 ???? 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少阳证、脏腑失和证。 温法 是运用温热药物补益阳气,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里寒(实寒和虚寒)证。 清法 ?????? 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的方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里热(实热和虚热)证。 ? 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及祛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积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气、血、痰、食、湿所形成的积聚、症瘕、痞块等病证。 、 补法 ????? 是通过补益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各种虚(气、血、阴、阳虚)证。 使用原则 体壮初病——邪盛——实证—— 祛邪为主 一般而言 体弱久病——正虚——虚证—— 扶正为气 ?扶正与祛邪并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故扶正与祛邪并用即“攻补兼施”,但要注意主次之分。 扶正兼祛邪——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适用于正虚为主,邪盛为次之虚实错杂证 兼用 祛邪兼扶正——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扶正与祛邪先后使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而又不宜扶正与祛邪并用者 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 适用于正气虽虚,尚能耐攻或扶正反会 助邪之病证 先后 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 适用于正气虚甚,不耐攻邪之病证 总之,临床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以有利于正气为目的 4、调整阴阳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矛盾,阴阳盛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故其治疗原则,不外乎调整阴阳。 ?损其偏盛 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盛则热(实热)——热者寒 损其偏盛 之,以清热的方法以祛除阳邪(泻其有余) 阴盛则寒(寒实)——寒者热之, 以祛寒的方法以祛除阴邪 ?补其偏衰 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虚则寒(虚寒)——补阳法、阴病 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补其偏衰 (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虚热)——滋阴法、阳病 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文档评论(0)